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温家宝总理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
QQ咨询:
有路璐璐: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温家宝总理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

  • 作者:薛涌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933900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 页数:328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生前*大的疑问,也是总理温家宝深感不安的问题。西方的研究咨询机构也得出结论,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很难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甚至比不上印度。
    本书从西方大学的起源讲起,结合作者自己在北大、耶鲁受教育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西方大学教育的种种先进的理念与实践,从而对比分析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缺失,力图给现在的大学生和执掌高教改革的官员描绘出一幅清晰的高等教育改革路线图,使有心者能够按图索骥,共同改正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文章节选
    1**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不少中国大学生对上大学的付出与获益比例表达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过多的时间与**——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但“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中国青年报》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万名受访者���,34%的人后悔读大学,后悔就读
    目录
    **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编辑推荐语
    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I练学**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