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涵义。上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有所不同,他们*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之事,仗打起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等;二是行旅之事,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等等;三是祀享之事,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等;四是婚姻之事,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等。所以我们看《周易》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卦辞语言比较古奥,而且预言未来总不能太直截了当,所以卦辞都���难懂,也很玄妙。比如乾卦是“元亨利贞”,据古人注解说:“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大意当然是极好,但为什么是极好,就得琢磨了。又比如说复卦是“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大意说利于出行,没有疾病,利于来钱,赚钱又没有风险,旅途平安。再比如说渐卦是“女归吉,利贞”,大意就是说女子嫁人,很吉利。但是,如果别人问的不是出行或嫁娶的事,那么筮者就要根据这些意思采取类推联想的方式加以解释了。我们常常在寺庙里看到求签的场面,签文上也许只有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但签书上却针对这一句有各式各样的回答,有“功名”、“生意”、“婚姻”、“求子”、“谋事”、“官习”、“失物”、“出行”、“疾病”、“家运”等等。《周易》的卦辞也是一样,卦辞虽然简单,往往只有寥寥几句,但因为它文字古奥,意义含蓄,所以可以让人自由解释,满足各式各样的疑问。
“爻辞”是分别解释每一爻的涵义的,每一卦六爻,从下往上数。阳爻叫“九”,阴爻叫“六”,比如复卦就是“初九”、“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每一爻有当位、不当位的分别,阳爻应当在一、三、五等“单位”,阴爻应当在二、四、六等“耦位”,合则当位,不合便不当位。如渐卦,*下面的“初六”不当位,“六二”当位,“九三”当位,“六四”当位,“九五”当位,“上九”又不当位。筮者可以从当位、不当位的秩序、情形及变化中判断种种结果,爻辞就是从下而上一一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比如益卦,总的卦辞是“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就好比皇历里的“黄道吉日,利于出行”一样是好的兆头,但具体到每一爻又有种种分别,它**爻是“初九”,阳爻,当位,爻辞就说:“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大意是说,初九这一爻,象征兴建各种大房屋等建筑必然获得成功,不会遭到挫折。)
而它的第二爻是“六二”,阴爻,也当位,爻辞就说:“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大意是说,六二这一爻,表示阴柔居中很合适,因此有自外而来进献价值十朋龟甲者,以它决策一定不会错。这是个吉利的兆头,如果王祭祀天帝,也是大吉。)
以下爻辞一一解释“六三”、“六四”、“九五”、“上九”。据统计,《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中有说吉的一百二十一爻,说凶的五十二爻,说无咎的八十五爻,看来还是说好话的多,这和后来寺庙里的签文以及看相、测字先生口中大多是好听的话语倒是一样的。
以上卦象、卦辞、爻辞就是《易经》。所谓“经”,就是说它来历久远,是古代传下来的经典。据现代学者考证,这部分的确很古老,因为**,它的文字很古奥,和甲骨卜辞很相似。如卜辞有“贞我旅吉”,《周易》爻辞也有“旅,贞吉”,卜辞有“其弗克”、“贞其克乎”,爻辞里也有“乘其墉,弗克攻,吉”;第二,它的占筮很原始,判断的都是上古先民关心的事,没有系统化哲理,只有吉凶的预测;第三,很多古代史书都提到或引用过它,像《左传》襄公九年引用过随卦的卦辞,昭公十二年引用过坤卦的爻辞,可见它至少比成书于战国初年的《左传》要早。现在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很多专家都相信《周易》的“经”大约真的形成于殷周之际,也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