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有香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甚至可以说,在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会有李嘉诚的名字。 1958年,当他在香港建立了世界上*大的塑胶花工厂,并被誉为“塑胶花大王”的时候,人们谈到了李嘉诚;1979年,当“长实”集团超过英资财团“置地”,成为香港*大的地产集团时,人们谈到了李嘉诚;1984年,当老牌英资怡和财团宣布迁册百慕大,而他宣布“‘长实’决不迁册”,“所属公司都在香港注册”时,人们谈到李嘉诚;当李嘉诚私人捐资十几亿港元兴建汕头大学时,人们依然在谈着李嘉诚;当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全球富豪排名榜上,将他评为“亚洲首富”及“全球华人首富”时,人们谈论着李嘉诚。 这其间缘由何在?他名噪一时,难道仅仅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富有的人之一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李嘉诚传奇的一生,他作为“华人首富 ”,除了精于经商,拥有巨额财富外,还在他的成功路上书写了“做人”两个大字。 自幼饱承书香的李嘉诚堪称“厚德载物”的一代儒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奠定了他“宽厚仁慈”品格基础,他已经打破了人们眼中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纵观李嘉诚几十年的商海生涯,他胆识兼备,在生意场上挥洒自如,尽显**风范;在生活中他处世低调,待人豁达,始终坚持以诚信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在纸醉金迷的香港,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他为自己开辟了一方净土,留守了一份清宁。 在李嘉诚看来,只贪图利益的人,充其量一辈子做一个小商人,而一个能把做人的原则放在首位的人,才能成为一代大商人。做人之道与经商之道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李嘉诚坚信天下*聪明的生意经是“做人重于经商”,也就是说,要经商必须先做人。他认为,那些眼睛只看到钱,甚至企图靠坑蒙拐骗做生意的人,只可能赚一把是一把,永远都不可能把生意做大。而那些心明眼亮,懂得把做人的利害关系放在**位,能够以诚待人的人,则会对立起自己的人格品牌,把人格转化为无形的资产,*后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李嘉诚善于做人,精于经商。谈到做生意的秘诀,李嘉诚*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他曾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亦是无信不立。” 李嘉诚认为,商人*重要的素质就是“信”。他曾经说:“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他不仅把这个“信”字体现在生意场上,也把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件小事*能说明他的不失信于人。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