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姓氏谱(萧姓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姓氏谱(萧姓卷)

  • 作者:李学勤 杨师群
  •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 ISBN:9787801422996
  •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1日
  • 页数:311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华姓氏谱中的“萧”姓分册。书中从该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该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
    文章节选
    源流篇
    **章 寻根探源
    先秦时期的几个源头
    一、赢姓古萧国的传说
    传说中的古萧国,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早记载,应是南宋罗泌的《路史》卷16《小昊》,其文大约是说善驯鸟兽的部落首领伯翳,服从夏的统治,因其部落栖息于“赢”地(今山东省兖州市一带),便为赢氏。其后裔孟亏能像其祖伯翳那样驯服鸟兽,有功而被夏王封土于“萧”,又开始以国名为氏,即称“萧孟亏”。所以《路史》卷25《国名纪》也载:“萧,孟亏封徐之萧,汉故县,属沛。”《路史》取材芜杂,难辨真伪,不过它汇集了很多远古传说资料,引用了许多古代文献,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将其与《史记·秦本纪》、《博物志》、《太平御览》等古史材料作一些比较,便可略考其资料的可信度。
    中国古代有许多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其早期活动的地方,都在今山东半岛的齐、鲁及其周围一带,且多为赢姓。“赢”是个地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市一带。这样位于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赢姓古萧国,离山东曲阜不远,同样位于中原的东方,应该说古萧国是这里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中*善驯鸟的部族。
    传说中的伯翳”或称“大费”,佐舜调驯鸟兽,并佐禹治水,史学界一般认为他与大禹准备禅让而继位的“伯益”或“益”为同一人。传说“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世本》说:“伯益作井。”《史记·五帝本纪》说在尧统治时期,他就与皋陶、后稷等人一起被举用而佐理国政。《尚书·尧典》说在舜统治时期,他担任“虞”的职务,管理山泽之利。禹之子“启”武装夺取王位,将“益”杀害而建立夏王朝,“益”是为华夏古代酋邦**奠基的**位殉葬者。周朝的秦、徐、江、黄、郯、赵诸国都出自赢姓,而尊“伯益”为先祖。而在夏、商之际已为诸侯的古萧国,同样尊“伯益”为始祖。
    古萧国既已颇为可信,那么其后裔中是否有“萧”姓人士名留青史,以作进一步的佐证呢?东汉人所作《列仙传》记载:“萧史者,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日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凤声而已。”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然而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萧史作为驯鸟能手,必出于驯鸟部族,既姓“萧”,应为古萧国后裔。其驯鸟所吹的竹制乐器“箫”,也因其“萧”氏而加“竹”头之由来。秦穆公执政于公元前659到前621年的春秋前期,这时出现的“萧史”离古萧国创始之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时萧氏驯鸟事迹在民间仍有相当的魅力,以致编织出一个进入仙境的美好传说。
    此外,《尚友录》卷6,载有东汉彰德(今河南安阳)人萧綦,修道于天平山延寿宫,也善吹箫,能致凤鸾翔集于庭,号碧霄真人。东汉离春秋又过去了800年,而这一萧氏族人训鸟的故事依旧在民间传播游荡。是否可以说,古萧国萧姓后裔确已在祖国大地上不断繁衍,且其驯鸟术也一直长盛不衰。
    由是,清代的《姓氏考略》、《姓氏辩误》皆谓:“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盂亏。”诸书都认同了这一传说,将其作��萧姓*古老的源头之一。
    二、商代殷民萧氏宗族
    在西周初年的大分封中,“萧氏”作为殷民的一个宗族,出现于古代典籍中。《左传·定公四年》载:周成王时,周公执政,分封给鲁国“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世本》亦载:“子姓有萧氏。”殷商为子姓,萧氏为其宗支。周灭商后,将殷商族进行拆散分封,其萧氏宗族被迁移到东面的鲁国封地。根据上述可靠史料的记载,证明在3000余年前的商代殷民中已产生出一支子姓的“萧氏”宗族,也或已发展为商时的部族封国。
    殷民这一宗族为什么称“萧”氏?“萧”*古的字义乃为一种草类植物。祭祀在上古时代是*为重要而神圣的社会活动,其仪式上所用之香草“萧”,需某部族经常采集,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部族便以“萧”为族名。相对学术界一般称殷民六族中“索氏”为绳索工之氏族,“长勺氏、尾勺氏”为酒器工之氏族,我们对“萧氏”所下的定义推测也应是颇合情理的。
    据《诗经》、《楚辞》、《吕氏春秋》、《史记·殷本纪》诸古籍记载,殷商族的始祖名契,其母名简狄,因误吞玄鸟卵而怀孕生契,契长大后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契于商,赐姓子氏;又说简狄为帝喾的次妃,那末帝喾就是契的父亲,而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所以殷商族也同样是黄帝的后裔。上述都是历史传说,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实成份,已无可考证。
    《周礼·秋官·司约》贾公彦疏引用《左传》旧注,解释“殷民六族”说:“殷民,禄父之余民三十族、六姓也。”这条旧注的根据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明“萧氏”宗族在商代后期规模已颇为可观,繁衍为包含有许多大家族的好几个分族,所以《左传》要说:“帅其宗氏,辑其分族”。更重要的是,或许反映出“萧氏”已由殷商的宗族名逐渐演变为周代的姓氏。
    西周初期,萧氏宗族被分封给鲁公,被迫从商代王畿(今河南安阳一带)迁徙到鲁国封地(今山东曲阜周围一带),其后就在古代史籍中销声匿迹了。不过,这支萧氏宗族的人民始终在中原的大地上默默地耕耘着,这应是没有疑问的。东汉王符《潜夫论笺.志氏族》中,在“殷氏旧姓”“萧氏”之下,将汉代相国萧何、大臣萧望之诸家族都统归其后。诚然,由于史料方面的断缺,如今对殷商萧氏宗族与后代萧氏之间存在怎样的血缘关系,已无法考实。
    三、春秋时期宋国的萧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kan),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官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也说:“萧氏,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春秋时期,宋国的殷民后人是如何被封于“萧”,从而“以国为姓”产生“萧氏”的呢?这其中不但有精采的历史故事,也存在一些令人不解的疑惑。
    据《左传·庄公十一、十二年)、《史记·宋世家》诸古籍所载,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84年,宋国出师侵入鲁国,两军在乘丘之地对阵,宋国大将南宫长万以勇猛著称,不料却被鲁庄公的暗箭射中,即被鲁军上将生擒,致使宋师未站稳阵脚就已溃败。战事结束,宋国请归还战俘,南宫长万回到宋国。宋闵公相戏日:“原来我敬重你,以为你是员虎将;而今你却做了鲁国的俘虏,我不再敬重你了。”南宫长万听了愧恨交加。二年后(公元前682年)的秋天,宋闵公与南宫长万诸人外出打猎,途中因事争执,闵公又以鲁囚之事辱之,南宫长万忍不下这口气,就在蒙泽(今河南商丘县北)之地杀了宋闵公。随后,南宫长万回到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市南)宫中,又杀了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更立公族子游为君。
    至此,宋国大乱。公子御说逃奔毫邑(今河南商丘市北约50里),南宫长万派弟弟南官牛和将军猛获率军围毫。其他诸公子逃奔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50里),当地**萧叔大心率群公子请来曹国救兵,先奔赴毫地解救公子御说,在激战中杀了南宫牛,猛获逃奔卫国。既而,萧叔大心又率军攻入宋国都城,杀了子游,南宫长万见大势已去,只得逃奔陈国。萧叔大心与诸公子、大臣便立闵公之弟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随后,宋从陈国、卫国要回罪魁祸首南宫长万与猛获,皆烹醢处死,叛乱至此平息。
    尽管萧叔大心祖上的世系,如今已难于考实,《左传》中也没有萧叔大心因大功而受爵封国的记载,但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夫萧叔大心在平叛南宫长万的战事中立有大功,从此在宋国,乃至在中原各国名声雀起,地位也骤升,从而其子孙繁衍,宗族搞大,后裔奉萧叔大心为萧姓始祖,而使该族成为汉族萧氏所敬奉之主源,这件关键性的大事应没有太大的疑问。
    公元前597年冬,《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国伐萧,战争打得相当残酷,萧人也显示了一定的力量,然终不敌楚国,*后“楚子灭萧”,楚国占领萧地。不过没多久,萧邑又回到宋国,直至战国时期,萧邑才归属楚国。
    ……
    目录
    源流篇
    **章 寻根探源
    先秦时期的几个源头
    唐宋间支脉的变易
    辽代契丹诸族的萧姓
    肖姓问题与少数民族
    第二章 迁徙考略
    先秦两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契丹诸族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第三章 郡望大族
    汉代大族与郡望
    南朝兰陵萧氏大宗族
    唐代家族与郡望
    契丹族萧氏大家族
    宋元明清郡望与家族
    第四章 当代分布
    中国大陆各地的萧氏族人
    中国台湾省的萧氏族人
    世界各地的萧氏足迹
    人物篇
    **章 名人概述
    古代汉族**人物
    契丹等少数民族人物
    第二章 帝王后妃
    南朝齐、梁开国帝
    辽朝揽权执政的后妃
    第三章 将相大臣
    西汉与南朝
    唐代五相
    辽朝契丹族将领
    宋与清代大臣将领
    第四章 文化名士
    南朝齐、梁**之文采
    汉唐名儒术士
    契丹族文化名人
    宋至清代文人名士
    人文篇
    **章 宗族形态
    族内宗法礼治
    族规家训览要
    第二章 文化珍闻
    家族礼仪辑录
    宗教信仰汇类
    善行与楹联
    第三章 菁华神韵
    为政清廉者
    为政得民心者
    为民请命公正办案者
    富有人格意识者
    第四章 文物古迹
    先秦两汉时期
    南朝齐、梁时期
    契丹族萧氏有关文物
    明清及近现代
    文献篇
    **章 古代文献
    萧氏源头资料
    传记与碑铭
    其他各类文献
    第二章 家乘族谱
    编撰源流、格式与存在问题
    目录概貌
    第三章 当代成果
    人物素材资料
    研究论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