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华工的足迹
张建国张军勇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华工赴欧多由威海卫、青岛、塘沽、浦口等地启程走海路。初期主要经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或绕道好望角抵欧。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后,又改为横跨太平洋、北美大陆和大西洋。无论走哪条线,华工在海上漂泊的时间都要几个月,他们由此几乎环游全球,历尽艰险。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无论前线还是后方,华工从事的都是*艰苦、*繁重的工作,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讯、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制造军火、森林伐木、开采矿山……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疫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不在前线做工”成为一句纯粹的合同上的书面语,许多人正是在战火中或死伤或被吓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