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上海市井闲话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上海市井闲话

  • 作者:阮恒辉 吴继平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9787532628711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195
  • 定价:¥24.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该书共约十万字,分别从上海人市井称谓、上海市井闲话、上海市井经济生活用语、上海市井中的婚恋用语等多个类别收录了大量上海市井闲话。并通过这些“闲话”展现并透视了流行闲话与上海市井风情、与市井经济生活、与市井中的婚恋情态等之间的关系和市井上海人深层次的生存状态。
    作者为沪语专家阮恒辉、吴继平,既有长久的上海市井生活经验,又积累有丰富的沪语研究理论,可以看出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创作了该书稿。
    全文所收流行闲话**代表性,凸显了上海市井语言诙谐、自嘲的风格。对各词的溯源和阐释既实事求是、紧扣要点,又颇具深度,体现了作者个人严肃、正统的价值取向。
    全文非以呆板的流行时间为序,而是在以上大类之下,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引出相关市井闲话,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使各相关闲话之间的转换衔接非常自然,在闲谈中将闲话一网打尽。
    以市井闲话阐释文化,这样的切入点和行文方式本身就颇有市井特色,选取得当的市井闲话对于市井文化的阐释可谓“画龙点睛”。
    文章节选
    **灰与白骨精——话说上海人
    “老山东,一早就去买小菜啊?”“噢,是老宁波!侬搭小广东一道去早锻炼啊?”
    在上海的一些老里弄,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称呼:在“老”、“小”之后加上“宁北”(上海人一般称宁波人为“宁北人”)、“广东”、“江北”、“绍兴”、“山东”等籍贯名称。上海话里的这种称呼反映着上海市民籍贯成分的构成状况。
    一百多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外地人来到上海谋生,使上海逐渐变成了一个“五方杂处”的大都市。市区里外省籍的居民队伍日益壮大,而祖居沪上的上海“本地人”却反而主要集中居住在市郊了。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移民城市一点也不为过。据1930年的统计资料记载,当时仅江苏籍的居民就占上海市区人口总数的39.55%,而祖居上海的“本地人”却只占市区总人数的25.78%(《上海市统计》,上海市地方协会编,1930年)。移居上海的外省籍人中,江苏籍*多,其次分别来自浙江、广东、山东和安徽等。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年里,上海的外省籍居民数量急剧增长。以上海的杨浦区为例,外省籍居民已占到了全区总人数的92%左右,而“正宗”的上海本地人却只约占8%(《上海市统计总报告》,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1948年)。这使“上海人”成了一个比较“杂”的概念。谁是上海人?祖居上海的“本地人”自然是上海人,但大写的“上海人”实际上恰恰主要是由祖居不在上海,甚至不在上海出生,然而却长期工作、居住、生活在上海的外来居民组成的。相对而言他们都是不同年代的“新上海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上海人口数量逐年扩大,一批一批“新上海人”不断充实“上海人”的队伍,在他们融入上海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使上海社会文化多元性与兼容性的特征,即“海派”特色更加明显。“五方杂处”使上海人之间既有互补,也有碰撞;既有互相帮助,也有互相挤轧。在上海这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大舞台上,人们以自身的特征与技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一幕幕喜怒哀乐的人生大戏。
    “五方杂处”也影响了上海话的变化。从语音上看,上海话产生了籍贯性群体差异。过去,在杨浦、普陀、闸北等苏北人比较多的区里,常常可以听到一种苏北腔的上海话;在虹口区四川路一带,居住的广东人较多,由此又无形之中流行着一��广东腔的上海话。这种带“腔”的上海话也汇聚到上海话的流变中,只是它们在与“本地”上海话的混合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直至**,一些中老年的苏北人、广东人、山东人依然说着带各种“腔”的上海话。绝大多数上海人已非常习惯经过了“混音”发展流变的现在这种上海话。
    不仅如此,上海话海纳百川,伴随着变革时代新事物、新现象的精彩纷呈,它的流行词语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不仅替代更新得快,而且它像一面镜子,生动而深刻地折射了时代的变迁和上海现实社会的世态风貌。正是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都上了上海大舞台。
    一 **灰与基本款
    20世纪90年代,在公司里,尤其是在外资企业里当上经理,甚至经理级以上职务的人,被称为“**灰”。为什么既称其为“**”又称其为“灰”呢?“**”是因为这些人职位高,收入颇丰,买了房,驾着车,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至于“灰”,其实就是指“灰领”。我们知道“白领”是指公司里坐办公室的职员;而“蓝领”是指技术工人或干体力活儿的。经理级以上的人物属于管理人员,既不属“蓝领”,也不能完全算作“白领”,所以就被称为“灰领”。
    说起“领”字来,现在的“领”还真是不少。除了蓝、白、灰“领”之外,眼下又出了“金领”。20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进驻上海的越来越多,私有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些企业对科技精英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增,于是很多高学历人士以及海外留学归国的科技、管理人才涌进了这些企业,肩负起科研开发或**管理的重任。他们的贡献和成功,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财富创造往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人薪水报酬很高,年收入一般都在20~30万元之间,高的可以达到50万、100万元以上。因为这类人是精英,像金子一样宝贵、值钱,确实收入也更高,所以上海入就套用“白领”、“蓝领”、“灰领”那样的格式,流行起一个“金领”的词儿。
    那个“领”字,本意是指衣领(上海人说“领头”)。“白领”工作在办公室里,环境比较干净,很少接触灰尘、油垢,白衬衫领子不易弄脏变黑。这跟“蓝领”不同。操作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大多要与油污打交道,容易弄脏,所以他们要穿蓝色的或颜色比较耐脏的工作服。至于“白领”中的骨干精英分子,那更是当今社会的宠儿,无论工作环境、收入水平还是社交层次都会让人啧啧称羡。所以上海人不无调侃地把这类人叫成“白骨精”。
    “白骨精”既然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力量,相对而言数量就不可能多得可观,否则就不值钱了。因为这类人才吃香,所以在有些人才招聘会场内,会专门开辟高新技术人才招聘区域,地上铺设红色地毯,以示醒目与隆重。但凡有资本和实力踏着红地毯成功应聘的人,会被人们戏称为“红地毯人才”。与之相互映衬的一般人才招聘会场,应聘者走的就是普通的水泥地,自然而然一般性人才就被叫做“水泥地人才”。能成为“红地毯人才”,受重视,礼遇高,固然可喜。成不了,或暂时成不了,做个“水泥地人才”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和社会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恰恰是大量的“水泥地人才”。只要是人才,不拘一格地录,人尽其才地用,就不会浪费资源或妄为人才了。
    说到人才,“老法师”就是一类人才,而且是老资格的人才。近年来,“老法师”一词十分流行,频频耳闻于坊间的日常生活当中。它含着尊敬推崇的色彩,指在某一方面极富经验、很有办法的有一定资历的人,或者就是某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精通或熟谙某门专业知识、行业规矩。平时你遇到问题、棘手之事,常会想到去请教周围这样的“老法师”,且往往会茅塞顿开,颇有所获。“老法师”在人们眼里是属于“品”和“识”兼备的。若是光有“识”,“品”差一点的,直白一点说,就是“门槛”比较精,老于世故的,就被叫做“老积子”。显然,“老积子”“识”同“老法师”,只是“品”相不同罢了。
    旧时,上海人把江湖医生称为“郎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郎中”却被用来转指非科班出身或无相应学历,但确有实际本事的人。现在有些用人单位过于迷信文凭、学历,不太赏识和使用“郎中”式的人才,于是,不少“郎中”们只好自叹怀才不遇了。
    有钱人被称为“大款”,而财力一般,又没什么社会地位的普通人,则被称为“基本款”。很显然,“基本款”是由“大款”一词反身引申而来的。这两类群体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由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和对生活持不同态度的各类人群构成;不同之处就在于对钱财的持有量上。正因为我国社会中*基本、*基础的群体是由这些普普通通的“基本款”组成的,才凸显出“大款”们的“大”来,要不我们不就已经走进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了吗? 在庞大的“基本款”群体中,其实还包括好几个层面,比如被称作“猪油渣”的群体。猪油渣本是指猪油熬出后所剩下的油渣。所以“猪油渣”被转指没有油水可榨的人或无利可图的事。社会上有不少人经济条件很差,生活拮据,所以往往自嘲是“猪油渣”。商家要是向这类群体推销高价商品,他们会说:“朋友,帮帮忙噢!侬开错方子吃错药味。阿拉不过是靠几百块辛苦铜钿过日脚搿‘猪油渣’,呒没花头搿。侬搿种生意么,去捉两搿‘大款’来斩斩‘冲头’还差勿多!”(伙计,行行好吧!你是找错对象了。咱不过是靠几百块辛苦钱过日子、没什么油水的人,别指望了。你这种生意,该去逮几个有钱的主当冤大头,那还差不多!)
    除了节假日,每天都要上班的工薪**,他们被称作“上班族”。其中虽然也包括了一些收入不菲或有头有脸的人,但毕竟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属于“基本款”群体的一个层面。
    ……
    目录
    **灰与白骨精——话说上海人
    一 **灰与基本款
    二 百页包与打桩模子
    三 上海男人
    四 上海女人
    五 新新人类
    六 浆糊师与吃剩族
    七 本草纲目与B拆开
    八 排骨美女与卡门
    九 撬客与臭盘
    十 溜子与煤饼
    十一 玻璃瓶与野糊蛋
    相关链接
    淘浆糊与劈硬柴——流行语与社会风情
    一 上品与开大兴
    二 胸闷与装胡样
    三 回头率与拗造型
    四 葱油面孔与爱神
    五 拇指运动
    六 淘浆糊与劈硬柴
    七 开大道
    八 戳壁脚与大路
    九 通路子
    十 轧勿熟
    十一 掼烂山芋
    十二 吃盒头饭
    十三 武功废脱
    十四 划玻璃
    相关链接
    洋葱头与背猪猡——流行语与经济生活
    一 三光模子
    二 斩冲头
    三 三六九捞现钞
    四 吊秤
    五 保大洋
    六 一张分
    相关链接
    秦始皇与第四者——流行语与婚恋性情
    一 谈敲定
    二 荤婚与素婚
    三 花插插
    相关链接
    特困生与高四班——流行语与校园情态
    一 特困生与麻辣教师
    二 充电
    相关链接
    内在美与小扁担——流行语与事物指称
    相关链接
    开司米与谁怕谁——沪语化的外来词语
    相关链接
    附录 关于上海话语音
    词汇索引
    编辑推荐语
    侬好、阿拉、伊拉、乓乓响、老娘舅……侬阿(也)是上海人!本书分别从上海人市井称谓、上海市井闲话、上海市井经济生活用语、上海市井中的婚恋用语等多个类别收录了大量上海市井闲话。作者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引出相关市井闲话,行文流畅,娓娓道来,可谓在闲谈中将闲话一网打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