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

  • 作者:周卫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8725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 页数:150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新旧空间之间关联理论和关联模式作为研究内容。全书包括绪论,多维视野下的历史建筑及其价值,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历史与理念,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其新旧关联模式,新旧空间关联及其相关建筑理论研究,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研究等。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规划师,建筑历史与理论工作者以及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文章节选
    第2章 多维视野下的历史建筑及其价值
    2.1 多维视野下的历史建筑
    2.1.1 时空关系中的历史建筑
    “时是伟大的创作者,时迹是伟大的破坏者。历史的楼台是他的创造的工程,历史的废墟是他的破坏的遗迹。世界的生灭成毁,人间的成败兴衰,都是时的幻身游戏。”
    ——李大钊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时间创造了历史上所有的建筑,使其拥有了生命,拥有了其存在的过程,但同时,“时迹”即时间的流逝,也使得历史上所有的建筑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一次次由新建筑向历史建筑过渡、演变,*终成为“建筑的黄叶”即废墟的过程。
    如果不论某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力或某些人为因素的作用,暂时排除导致建筑加速向废墟演变的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大量建筑在其存在的完整的生命周期中,都将在“时迹”的作用下,经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时迹”通过自然环境中的雨、雪、风、霜等自然力直接作用于建筑,使一切建筑势必经历由生到死的衰败过程;其二,随着建筑所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影响因子的变化和转型,“时迹”必将促使大量历史建筑逐渐落人到初始功能丧失,难以适应其所经历的后续时代的时效性、社会性、经济性,且远离其产生时期所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状态。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历史建筑保护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历史建筑价值的相关研究
    1.2.3 历史建筑与城市关系的相关研究
    1.2.4 历史建筑保护、改建与再利用的相关研究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多维视野下的历史建筑及其价值
    2.1 多维视野下的历史建筑
    2.1.1 时空关系中的历史建筑
    2.1.2 “熵”与历史建筑
    2.1.3 “真历史”论与历史建筑
    2.1.4 “实用、经济、美观”与历史建筑
    2.2 历史建筑及其复合资源价值
    2.2.1 纪念价值与对纪念价值的崇拜
    2.2.2 历史价值与对历史价值的崇拜
    2.2.3 岁月价值与对岁月价值的崇拜
    2.2.4 生态价值与对生态价值的崇拜
    2.3 历史建筑复合资源价值的平衡
    2.3.1 历史价值与岁月价值的平衡
    2.3.2 生态价值与岁月价值的平衡
    2.3.3 多种价值的平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历史与理念
    3.1 19世纪历史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3.1.1 历史建筑的修复
    3.1.2 反修复运动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3.1.3 对历史建筑修复和保护的反思
    3.2 20世纪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的发展和演变
    3.2.1 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冷冻式”保护及其转向
    3.2.2 从经典建筑的��护到一般性建筑的保护
    3.2.3 其他相关转向
    3.3 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理念
    3.3.1 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3.3.2 基于“原真性”理念的保护和再利用
    3.3.3 基于“解释性”理念的保护和再利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其新旧空间关联模式
    4.1 新旧空间关联中的对比与类比
    4.1.1 以对比突出原真性
    4.1.2 以类比强化原真性
    4.2 原真性关联
    4.2.1 并置模式——分置和两全的模式
    4.2.2 内隐模式——孕育和容纳的模式
    4.2.3 共生模式——片段和混成的模式
    4.2.4 整合模式——兼有和集大成的模式
    4.3 解释性关联
    4.3.1 事件更替模式
    4.3.2 空间匹配模式
    4.3.3 意义延续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旧空间关联及其相关建筑理论研究
    5.1 新旧空间关联中的极少主义倾向
    5.1.1 场所的本质力量——意大利贝纳通研究**改建、扩建及加建设计启示
    5.1.2 适宜性匹配中的渗透——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改建的启示
    5.1.3 融入背景——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扩建设计的启示
    5.2 新旧空间关联中的建筑现象学倾向
    5.2.1 内外兼有的锚固
    ……
    第六章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研究
    结论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