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结构仿生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物种,大多都是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后幸存下来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生物生存规律,一方面使优良的生物物种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这些物种不断地进化,以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因此许多生物物种在结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优化。人类完全有必要研究和借鉴这些生物物种的优点,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Gayley在18世纪**提出了“仿生学(bionics)”的概念;1960年9月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首届仿生学研讨会,并进一步明确了仿生学的概念和定义;文献对仿生学进行了更确切的定义,即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状、原理、行为以及相互作用,从而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的技术科学,是一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力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系统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仿生学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原理和新理论。虽然仿生学的概念出现还不到300年,但人类通过仿生途径进行发明创造却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古人模仿落叶浮水漂流而建造了船,从蜘蛛织网捕捉昆虫中受到启发而发明了渔网,原始人的“巢居”则是对鸟窝的模仿等。仿生学目前已在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机械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羽茅草和禾本科植物的长叶往往卷曲成筒形或壳形,具有天然的空间结构形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形成了*合理、*稳定的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