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激光传输技术
8.5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光纤孤子
从第7章非线性光学技术已经知道,从本质上讲,所有介质都具有光学非线性,光纤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随着高强度激光源和超低损耗单模光纤的使用,光纤中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因为光纤中的场主要约束在纤芯内,光纤的芯径又很小,所以纤芯中的场强非常高;光纤的低损耗又导致这种高光强可以保持很长的距离。这两点使得光纤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变得非常明显,进而导致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附加衰减,相邻信道之间的串扰和物理损伤,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限制了发送光功率和传输距离。但是,也可以利���这种效应构成许多有用的信号传输和处理器件(如放大器、激光器)、调制器,还可应用于光孤子通信全光变换等。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自相位调制(SPM)和光学孤子(soliton)等。这里主要介绍后两种效应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光学孤子传输,在远程超大容量光纤网传输系统中它将是一种有前途的无畸变传输技术。
8.5.1 光学孤子的物理概念
孤子在早期称为孤立波。1834年,英国造船工程师罗素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两匹马拉着的船在运河中前进,当船突然停止时,有一巨大的水峰离开船头并快速前进,前进中保持形状不变。罗素称之为孤立波。直到1895年,人们才提出了能够解释孤立波存在的KdV方程。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用数值方法求解KdV方程,得到高阶孤子的特性,并研究了两个不同速度的孤立波之问的碰撞过程,发现除了相位外两个波的幅度、形状及运动特性都不变,表现为粒子性。1976年,拉姆从理论上证明,自感应透明是典型的光孤子现象。1980年,人们从实验上证明短脉冲在光纤中也能以孤子的形式传播,称为光纤孤子(光孤子)。光孤子10Gb/s脉冲无畸变传输距离已达106km,光孤子放大器、激光器也已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