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

  • 作者:李新宇
  •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31948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417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所讲述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也就是长期以来一般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我们之所以不再使用“中国当代文学”这个概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为20世纪50年代特定背景上临时采用的一个概念,它并不适用于文学史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命名。原因众所周知,所谓当代,即当下的时代,是正处其中而尚未过去的时代,但时光流逝,当代的具体时间所指无时不在更替之中,一些内容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与当代渐行渐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文学这个概念在开始使用时是适用的,因为它所指称的对象那时刚刚发生,的确是当下的文学,但在60年之后的今天,仍把半个世纪之前的文学称作“当代文学”,就多少有些勉强。作为一门课程或一个研究方向,如果说这个概念现在还勉强可用的话,再过几十年,把一百年前的文学称作当代文学,就更说不通了。所以,这个命名迟早要改变。二是根据过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性质的规定,它已经不能容纳今天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全部内容。在20世纪50年代,1949年之后的文学被定名为中国当代文学,是从它所显示的不同于现代文学的新的性质着眼的,也是与当时意识形态建构的要求相一致的,所以,所谓当代文学,也被称作“新中国文学”或“社会主
    文章节选
    **章 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
    **节 新规范的确立
    表面上看,作家对新规范的接受似乎很顺利,全国上演《白毛女》,秧歌扭到天安门,文坛齐唱《东方红》,可谓万众同声,极少不和谐音响。没有黑暗的暴露,没有人性的探讨,也没有个人复杂情感的抒发,这意味着人们迅速接受了新的规范。其实,新规范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运作与艰难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中,重要的是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议从7月2日到l9日,历时17天。大会开始前**,中共**发来贺电。大会开幕之际,朱德又代表中共**到会致贺词。与此同时,董必武代表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共**华北局,陆定一代表中共**宣传部,叶剑英代表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军管会及北平市人民政府,一一到会致贺词。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到会向与会者表示欢迎,他说:“今天我来欢迎你们。你们开这样的大会是很好的大会,是革命需要的大会,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大会。”周恩来到会作了长篇政治报告,对文学艺术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
    目录
    绪论
    **章 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
    **节 新规范的确立
    第二节 创作队伍的新旧交替
    第三节 新面貌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双百”方针与突围的潮流
    第五节 “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第六节 走向“文革文学”
    第二章 颂歌与战歌
    **节 十七年诗歌概述
    第二节 贺敬之:宏大抒情模式的建构
    第三节 郭小川:战士与诗人之间
    第四节 闻捷等人的诗意探寻
    第五节 艾青:失败与成功的启示
    第六节 流沙河等人的探索与突破
    第三章 小说(上):几种不同形态
    **节 题材与风格的时代选择
    第二节 赵树理及其追随者的方向
    第三节 孙犁等人的艺术追求
    第四节 农村现实题材与李准等人的创作
    第五节 革命历史题材与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第六节 主流之外的另类
    第四章 小说(下):几部长篇代表作
    **节 《红旗谱》与革命史诗
    第二节 《创业史》与农业合作化叙事
    第三节 《青春之歌》与知识分子道路
    第四节 《艳阳天》与**斗争想象
    第五节 《李自成》与历史小说的新模式
    第五章 曲折行进的散文写作
    **节 十七年散文概况
    第二节 巴金、冰心等老一代作家的散文
    第三节 “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第四节 “三家村”杂文及其他
    第五节 魏巍、徐迟等人的报告文学
    第六章 风云变幻的戏剧舞台
    **节 十七年戏剧创作概况
    第二节 老舍、田汉、郭沫若等人的历史剧
    第三节 干预生活的“第四种剧本”
    第四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社教”剧
    第五节 戏曲改编及其成果
    第六节 “京剧现代戏”
    第七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
    **节 文学园地的浩劫
    第二节 红卫兵诗歌
    第三节 “革命样板戏”
    第四节 浩然等人的小说
    第五节 “文革”后期的诗与电影
    第八章 地底的文学潜流
    **节 关于“地下”文学
    第二节 下乡知青与地下诗歌群落
    第三节 手抄本小说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复兴
    第十章 复活的诗歌
    第十一章 小说(上):现实主义大潮
    第十二章 小说(下):新潮小说及其流变
    第十三章 散文的复苏与收获
    第十四章 戏剧创作的多元景观
    第十五章 世纪之交的演变与分化
    第十六章 世纪之交的小说
    第十七章 世纪之交的散文
    第十八章 世纪之交的诗歌
    第十九章 台湾文学概况
    第二十章 港澳文学概况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