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辑体例精善,于学术研究颇为便利:其一,把十种韵书材料集中在一起,按韵对照编排,极便于对比研究;其二,附有《广韵》校勘记《广韵》历代刻本极多,文字异同往往而有,校勘记汇集众本之异同,于韵书研究大有裨益;其三卷末有两种索引,一为分韵索引,一为部首索引,检寻极为方便。虽然本书所搜罗的材料现在已经不再珍罕,但是,该书体例之精善便利,堪称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代表性作品,因此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陈寅恪先生于《敦煌劫余绿序》中倡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與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也正如罗常培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论:“有一分材料纔有一分的结果,有十分材料纔有十分结果。”近代以来,由于大批重要的中古佚籍的发现,中国传统学术的多个领域获得了新的材料,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发展的方向。
音韵毕與其它学科一样,得益于二十世纪敦煌吐鲁番文献的发现與故宫珍藏的公布,多种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残卷进入学术界的视野,治此学者得以据之考察《广韵》之前的韵书演变轨迹,诸多悬疑千年的问题赖以澄清。然而,古书迭经传钞与刊刻,其体制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