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者:刘莉
  •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17368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372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为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既要面向专门研究型人才,也要面向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新形势,我们特编写了这部《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出版的目的,不仅仅是旨在培养高层次理论型和专门研究型人才,而且致力于培养理论思考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本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审美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基础课教材或通识教材,本书授课对象包括文、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各年级的在校本科生,授课时间可安排在32~48课时之间。因此,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各文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由于各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知识基础,虽然国内相关教材已经不少,但适合当前本科学生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可用教材却不多,新编一部好用、好看、好读的教材确有必要。
    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专业性、前沿性与浅易性,也就是三个字“专”、“前”、“易”的紧密结合。专,即有一定的专业深度、高度和难度;前,即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或创新性;易,即在体例安排和语言表述上都力求浅显和平易,便于学生大体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程、特质等。因此,这是一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
    文章节选
    **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在时间维度上特指发生、成熟于1917~1949年这一段的中国文学,相对于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学总体而言,这只是一小段,但它发生于“五四”运动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前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意义*为重大的一次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中国文学总体的发展方向。同时,因为在时间上的接续,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又与晚清文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 晚清文学变革和“新小说”的诞生
    晚清文学变革和小说的繁荣,实是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巨大屈辱和无尽忧患的产物。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中日甲午海战,直至l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民族屈辱达到**。伴随着战争的失败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一向自称天朝的清政府开始接连不断地向列强赔款、割地、同意开商埠和外国在华驻兵……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说:“凡是和中国有条约的**都是中国的主人。”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低落,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深刻质疑封建政体的合理性,不再对之寄予幻想。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之
    后,一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民主革命的意义,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思想启蒙和实际工作。在文学方面,则产生了大量以揭露和谴责为主旨的作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此的**论断是:“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
    目录
    **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一 晚清文学变革和“新小说”的诞生
    二 小说的繁荣及“晚清四大小说
    三 《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主张
    四 文学社团的蜂起和*初的文学实绩
    五 文本快读
    六 思考与练习
    七 参考书目
    第二章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一 《呐喊》和《彷徨》:现代小说的开创和高峰
    二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
    三 《野草》和《朝花夕拾》
    四 文本快读
    五 思考与练习
    六 参考书目
    第三章 冰心与文学研究会的创作
    一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的纯文学社团
    二 文学研究会与大众媒介的良性互动
    三 文学研究会对早期新文学的贡献
    四 冰心——文学研究会*有代表性的作家
    五 冰心之“爱的哲学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四章 郭沫若与创造社的创作
    一 创造社的成立与成就
    二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
    三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四 郭沫若“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
    五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五章 周作人与“语丝派”的创作
    一 《语丝》与“五四”后期的北京文坛
    二 主编北京时期《语丝》的周作人
    三 《语丝》论战中的周氏兄弟
    四 “语丝文体”与现代散文
    五 16位“长期撰稿人”与《语丝》其他重要作者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六章 徐志摩与“新月诗派”的创作
    一 “新月诗派”:对艺术本身的回归
    二 徐志摩:“新月诗派”的核心人物
    三 徐志摩:“爱、自由、美”的人生理想
    四 文本快读
    五 思考与练习
    六 参考书目
    第七章 “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与文学实践
    一 中国左翼文学的源头
    二 “五卅惨案”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
    三 “左联”: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的文学团体
    四 新的革命诗歌
    五 革命小说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八章 茅盾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一 向“左”转的作家
    二 革命文学的深化
    三 茅盾的文学经历
    四 茅盾的文学实践
    五 社会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学实践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九章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一 “京派”:建筑在象牙塔内的文学
    二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
    三 静美:走向抒情的境界
    四 《边城》:乌托邦的消失与重建
    五 京派文学的其他作家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十章 穆时英与海派文学
    一 “海派”:商业文化中的弄潮儿
    二 “海派”与现代都市文化
    三 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
    四 性与爱:《白金的女体塑像》
    五 《上海的狐步舞》:“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六 海派文学的其他作家
    七 文本快读
    八 思考与练习
    九 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 鲁迅的杂文及后期创作
    一 鲁迅杂文的价值和意义
    二 鲁迅杂文的内容与战斗精神
    三 鲁迅杂文的**性
    四 《故事新编》的**
    五 文本快读
    六 思考与练习
    七 参考书目
    第十二章 巴金:历史的审视与批判
    一 官僚地主大家庭中走出的逆子贰臣
    二 《家》中激情涌动的青春:巴金前期的小说创作
    三 《寒夜》中的悲愤与沉思:巴金的后期小说创作
    四 文本快读
    五 思考与练习
    六 参考书目
    第十三章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一 小羊圈胡同里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
    二 对北平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
    三 《骆驼样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四 文本快读
    五 思考与练习
    六 参考书目
    第十四章 曹禺与戏剧文学的茁壮成长
    一 无产**戏剧与“国防戏剧”的兴起
    二 “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
    三 中国现代**悲剧——《雷雨》
    四 都市与农村的众生相——《日出》与《原野》
    五 曹禺的戏剧成就
    六 夏衍、田汉、洪深的剧作
    七 文本快读
    八 思考与练习
    九 参考书目
    第十五章 20世纪30年代诗歌和散文的多样选择
    一 中国诗歌会与革命诗歌
    二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
    三 臧克家与乡村诗歌
    四 瞿秋白与战斗杂文
    五 何其芳、李广田与抒情散文
    六 夏衍与报告文学
    七 文本快读
    八 思考与练习
    九 参考书目
    第十六章 解放战争中成长的文学
    一 民族危机与救亡文学的兴起
    二 东北作家群:来自沦陷土地上的追忆
    三 救亡背景下的反思与批判
    四 文本快读
    五 思考与练习
    六 参考书目
    第十七章 路翎与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一 政治文化语境中多元并存的文学世界
    二 政治讽刺小说的兴起
    三 国统区话剧: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
    四 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五 路翎的小说:举着整个生命呼唤
    六 从“七月派”到“九叶诗人”
    七 自由主义者的闲适世界
    八 文本快读
    九 思考与练习
    十 参考书目
    第十八章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
    一 《讲话》:文学发展的转折与重构
    二 新的文化实践——以秧歌运动为例
    三 《白毛女》:新社会合法性的艺术阐释
    四 新的文学转型的标志:赵树理方向
    五 多元的小说创作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第十九章 张爱玲与沦陷区的创作
    一 沦陷区文学:“言与不言”的困境
    二 “孤岛”不孤
    三 上海沦陷区的女性书写
    四 张爱玲:苍凉与世故的传奇
    五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的讽刺奇才
    六 文本快读
    七 思考与练习
    八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