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1 贝尔托利尼公寓
“房东太太这样做真没道理,”巴特利特小姐说,“**没道理。她答应过给我们看得见风景的朝南房间,两间连接在一起,可现在不是这样,房间是朝北的,望出去是一个院子,而且两个房间又相隔很远。唉,露西呀!”
“再加上满口伦敦东区土话!”露西说,她没想到房东太太说的竟然是伦敦口音,这使她更加黯然了。“这就好像还在伦敦了。”她望着围坐在桌子旁的两排英国人;望着搁在英国人之问的一长排白色的瓶装清水和红色的瓶装葡萄酒;望着悬挂在英国人背后、装在厚实的宽边镜框里的已故女王与已故桂冠诗人的肖像;望着那张英国国教(由牛津大学硕士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师签署)的通告,这是墙上除了肖像外的**装饰品。“夏绿蒂,你不也觉得我们像是还在伦敦吗?我简直不能相信其他形形色色的一切就在外面。我看这是因为太疲劳的缘故吧。”
“这肉肯定煮过汤了,”巴特利特小姐放下叉子说。
“我真想看看阿诺河啊!房东太太在信里答应给我们的房间该能俯瞰阿诺河。房东太太这样做**不讲道理。嘿,真不像话!”
“随便什么角落,我都觉得无所谓,”巴特利特小姐继续说,“只是让你看不到风景,实在太扫兴了。”
露西感到自己太自私了。“夏绿蒂,你可不能太宠我;当然,你也应该能看到阿诺河。我真是这样想的。等前面一有空房间——”
“你就住下,”巴特利特小姐说,她的部分旅行费用是由露西的母亲负担的——对这一慷慨行动她已多次委婉得体地提起过。
“不,不。该你住下。”
“我坚持你住下。不然的话,你妈妈永远不会原谅我的,露西。”
“她永远不会原谅的是我。”
两位女士的嗓音变得有些激动了,并且——如果承认这一不幸的事实的话—一略带一点怒气。她们很累了,在大公无私的幌子下,她们争吵起来。坐在她们旁边的一些旅客相互交换眼色,其中有一位——那是个人们在国外确实会遇到的那种缺乏教养的人——隔着桌子欠身向前,径自加入她们的争论。他说:
“我的可以看到风景,我的可以看到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吃了一惊。通常在一家供应膳宿的公寓里,人们对她们先要观察一两天,然后开口攀谈,而且往往要等她们走了才会发觉她们是“合适的”对象。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缺乏教养。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健壮,脸色白皙,胡子剃得光光的,还长着一双大眼睛。这双眼睛带着几分稚气,但并不是老迈年高的人的那种稚气。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巴特利特小姐可没有加以考虑,因为她的视线已转移到他的衣服上去了。这身打扮对她没有丝毫吸引力。大概他想在她们加入那里的社交活动之前就结识她们。于是当他和她讲话时,她装出一副诧异的样子,然后说:“风景?哦,风景!风景使人多么高兴啊!”
“这是我的儿子,”那个老头儿说,“他名叫乔治。他的也看得见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哦”了一声,阻止露西讲话,那时她正要开口。
“我是想说,”他继续说,“你们可以住我们的房间,我们可以住你们的房间。我们交换好了。”
身份较高的游客们对此感到震惊,他们都同情新来的人。巴特利特小姐在回答时把嘴尽可能张得很小:
“确实非常感谢;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老头儿说,他的两个拳头都撑在桌面上。
“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谢谢你。”
“你知道,我们不愿意接——”露西开始解释。
她的表姐又一次阻挡她。
“可是为什么?”他固执地问。“女人喜欢看景色;男人不喜欢。”他像个顽皮孩子似的用双拳敲击桌子,然后转向他的儿子说,“乔治,说服她们!”
“事情十分明显,她们应该住那两间房间,”儿子说。“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啦。”
他讲话时没有朝这两位女士看,但是他的声音却有点惶惑与忧伤。露西也感到惶惑;不过她明白她们已卷入了人们称之为的“好一场风波”,并且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只要这些缺乏教养的游客一开口讲话,争端就会扩大和加深,*后就不是什么房间与风景的问题,而是一哦,一个很不一样的问题了,她过去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个问题。此刻那个老头儿向巴特利特小姐进攻了,态度近乎粗暴:她为什么不肯换?她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们半小时就可以让出房间。
巴特利特小姐虽然在谈吐方面善于玩弄辞令,但是面对粗暴,却是一筹莫展。企图用傲慢与冷淡来对付这样一位粗鲁的人,根本办不到。她的脸因愠怒而涨得红红的。她向四周扫了一眼,似乎在说,“难道你们都是这样的?”坐在靠近桌子另一端、披肩垂在椅子的靠背上的两位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往这边看了看,清楚地暗示,“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有教养的。”
“亲爱的,用晚饭吧,”她对露西说,一面又开始拨弄那块曾经被她指责过的肉。
露西咕哝着说坐在对面的那些人看来很古怪。
“亲爱的,用晚饭吧。这家公寓实在太差劲了。明天我们换个地方。”
她刚宣布这一灾难性的决定,又完全改变了主意。屋子尽头的门帘向两边分开,露出一位胖墩墩而却很引人注意的牧师,他急急忙忙走向前来,在桌旁坐定,兴致勃勃地为他的迟到向大家表示歉意。露西还没掌握得体的社交礼仪,竞马上站起来,嚷道,“噢,噢!原来是毕比先生!噢,真是太好了!噢,夏绿蒂,我们一定在这里住,房间再差也没有关系。噢!”
巴特利特小姐显得拘谨得多,她说:
“您好,毕比先生。我想您已经把我们忘了:是巴特利特小姐和霍尼彻奇小姐,在那个非常寒冷的复活节,您协助圣彼得教堂的教区牧师时,我们刚好在顿桥井。”
那位牧师的神情像是个度假者,她们虽然仍清楚地记得他,他却对她们记不大清楚了。不过他还是相当高兴地走上前来,接受露西招呼他坐下的那张椅子。
“看到你我实在太高兴了,”姑娘说道。她正处在一种精神的饥饿状态中,只要她的表姐容许,她跟侍者打交道也会感到高兴的。“你看,这世界真小啊。还有夏街,使这一切变得特别有意思。”
“霍尼彻奇小姐住在夏街教区,”巴特利特小姐插了一句,作为弥补,“碰巧她刚才在交谈中告诉我你已接受那个教区长的职位——”
“是啊,上星期我从母亲的信中得悉了这回事。她不知道我在顿桥井就跟你结识;不过我立刻写了回信,信中说,‘毕比先生是——’”
“说得很对,”牧师说。“明年六月我将搬入在夏街的教区长住宅。我被派到这样富有魅力的地区工作,真是幸运。”
“噢,我真高兴啊!我们家的房子名字叫风角。”
毕比先生鞠了一躬。
“妈妈和我一般总住在那儿,还有我的弟弟,虽然我们未能常常促使他去教——我是说,教堂离家相当远。”
“露西,*亲爱的,让毕比先生用膳吧!”
“我正在吃,谢谢,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他宁愿同露西而不愿同巴特利特小姐交谈,他记得听过露西弹钢琴,虽然巴特利特小姐很可能仍然记得他的布道。他问露西对佛罗伦萨是否熟悉,她相当详细地告诉他她从来也没有来过这里。指导一位新来的人给人乐趣,而在这方面他堪称****。
“可别忽略了周围的乡野啊!”他的指导告一段落。“**个晴天下午乘车到菲耶索莱去,在塞蒂涅诺附近兜一圈,或者类似这样的游览。”
“不!”餐桌上首响起了一个声音。“毕比先生,您错了,**个晴天下午您的女士们一定得去普拉托。”
“看来那位女士真聪明,”巴特利特小姐凑着她表妹的耳朵说。“我们走运了。”
于是滔滔不绝的大量信息确实向她们涌来。人们告诉她们应该观光什么,什么时候去观光,如何使电车停下来,如何打发乞丐,买一个精制羔皮纸的吸墨水台要花多少钱,她们对这个地方将会如何着迷等等。整个贝尔托利尼公寓几乎是热情地一致认可了她俩。不管她们朝哪一个方向看,和气的太太小姐们都向她们微笑,大声同她们招呼。不过盖过这一切的却是那位聪明的女士的嗓音,正在大声疾呼:“普拉托!她们一定得去普拉托。那个地方邋遢得太可爱了,简直无法形容。我太喜欢那个地方了,你们知道我就喜欢摆脱体面给人的种种束缚。”
那个唤做乔治的青年人对这聪明的女士扫了一眼,然后若有所思地重新转向他的食盘。显然,他与他的父亲属于不被认可的人。露西在社交上取得胜利的当儿,居然希望他们父子也被认可。有人遭到冷遇,又岂能为她增添欢乐?因此,她起身离开时,转身紧张不安地向这两位外人微微鞠了一躬。
那个做父亲的没有看到;那儿子没有鞠躬还礼,却扬了扬眉毛,笑了笑,表示看到了;他似乎想通过微笑表达什么。
她急忙尾随她的表姐,后者已穿过门帘消失了——这种门帘看起来比布料结实,打在人的脸上沉甸甸的。在她们前面站着那位靠不住的房东太太,正向客人们鞠躬表示晚安,由她的小男孩恩纳利和女儿维多利亚帮衬她。这位操着伦敦土话的太太企图这样来表达南方人的温文尔雅与**风度,这样的一幕小场面实在有点稀奇。但是更为稀奇的是这里的会客室,它竟试图与一家布卢姆斯伯里区的膳宿公寓在实际舒适方面比试高低。难道这里真是意大利吗?
巴特利特小姐已经在一把坐垫和靠垫塞得满满的扶手椅上就座了。这椅子的颜色与形状像一只番茄。她正在和毕比先生谈话,讲着讲着,她那狭长的头不断慢慢地、有规律地前俯后仰,好像正在摧毁某种无形的障碍似的。“我们非常感谢您,”她说。“头一晚关系重大。您来到时,我们正经历一个特殊的困难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