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概论
一、城市研究的意义与地位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是我们大概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什么是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我自己相信在今后10年至30年的时间里,中国必将有过半的人口成为城市人。如果中国在这段时间中,还没有将自己过半的人口转变为城市人,那只能说,我们的事情出了问题,我们现代化韵步伐太缓慢了,因为农业生产的结构决定了农村养活不了太多的人。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我们的城市就必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但是与这个社会正在进行的这个伟大的进程相比较,我们社会科学的研究,包括社会学的研究,都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至今为止,我们中国的专业社会学中的相当部分的研究者搞的是农村研究。搞城市研究的社会学家的比重太少了,微乎其微。我们有很多当今搞社会学的人还在追随着费孝通先生这样的老前辈,还在搞农村研究。费先生的农村研究非常出色,他通过研究农村来帮助我们透视中国的传统社会。但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变,巨变的*大特征就是城市化。今后城市生活将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的生存方式。与之对应,我们学者中难道不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城市生活、研究城市问题吗?后来者应该走得更快。如果中国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面把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变成城市人了,那时城市问题的研究应该毫无疑问是社会学研究的**。那时,中国的农村人口只占全人口的5%~20%,农村研究应该不再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所在。农村的研究应该是永远有其价值的,但是其主流部分,将逐渐成为历史学,其关于现状的部分将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小分支,因为它已经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分支了。我是这样展望农村研究和城市研究的关系的。也就是说,农村研究将边缘化。因为我预料在30年后,农村生活本身将被边缘化。
二、五马分尸的城市研究
使用了这个很刺激很火爆的字眼,是因为我认为现在的城市研究处于被多学科分割的状态。大约五大学科在做城市研究,这是就世界学术范围而言,这五个学科是: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城市史学、社会学。
中国的情形和外面差别很大。对中国而言,研究城市学的大哥大应该是建筑学。因为我们50年来,即从1949年以来就取消了很多学科,特别偏重于理工科,相应地贬低和**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样,*终对城市投入更大关注的是建筑学。写作出版城市方面书籍*多的是建筑学的学者专家们,别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萎缩的。所以改革开放刚开始,我们重新恢复中国的学术生活和高等教育以后,对城市研究有更多的积累,更有资格说话的是建筑学。建筑学成了城市研究的大哥大。但是,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系统,不是一个一般的复杂系统,不是简单地光靠一个建筑学就能够理解城市问题的。
建筑学更为关心的是一些硬件,是地面上的一些硬件设置。只靠这一个学科,这一个视角,要真正地认识城市、理���城市、规划城市、解决城市的诸多问题,都是做不到的。
其他的一些学科也是城市研究非常重要的力量。比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中的一个老资格的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区域的、研究空间的、研究区域间的关系的,所以,它当然是透视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很多非常独到的方法。
再比如说经济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发达**主要的经济生活无疑都是在城市中开展起来的。它们为这个民族提供GNP的主要成分是在市里面完成的。城市肯定是所有民族的经济生活的**所在,那么,经济学当然会对城市问题拥有它的很多独特的见解。
城市有漫长的历史,多数城市都是如此。要解决今天城市的问题,要为一个城市的今天去做规划,肯定要借鉴前人的经验,肯定要认识该城市的历史。对该城市的历史有越深刻的认识,越明白它在历史中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才越可能获得经验和教训,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把这个城市搞得更好。在当今美国的学术界,城市史学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学科。几乎可以这样说,在美国当今的历史学当中,城市史学是*重要的生长点、*有活力的一个子学科。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去美国读历史学的年轻学子们*大的一个**也是中国城市史。他们这些人加上美国的很多汉学家,已经在中国城市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相比而言,国内的史学界应该惭愧,在中国城市史上所做的研究和外面的比起来相距甚远。当然除了中国城市史以外,这些国外的史学家对整个西方的城市史作了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其他学科关心城市问题的学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和眼光。城市历史方面的**书籍太多了,读不过来,但国内翻译的甚少,国内对这一学术趋势、对这一趋势下的新成果了解尚少。
*后要说到的是社会学。社会学研究城市问题有很长的历史了。从古典社会学家,几个大师如韦伯、齐美尔开始,一直到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特别是帕克,把城市社会学推到了一个****的高度。这样的一个传统已经积累了多年。所以在今后,在今天的城市研究中,毫无疑问的,社会学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在和国内的搞建筑学的人对话时说: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你们在中国成了搞城市研究的大哥大;在美国可不是这样,在美国我们这个学科才是城市研究的大哥大。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北京图书馆的西文图书编目上可以看出,城市研究的书籍,不管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相当大量的城市历史学的书,乃至一些建筑学家写的城市研究的书籍,都归在C912.81这个类别中,而这一类别恰恰是城市社会学。北京图书馆沿袭了西方图书编目法,而西方的图书编目法把所有城市研究的书统统归在城市社会学这里,而没有归在建筑学、城市历史学、城市经济学。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学科在西方被视为城市研究的**重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城市社会学在城市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我个人一直认为,某一个学科的膨胀、某一学科的骄傲自大,或用西方学术界的流行术语来说,“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些膨胀和扩张的倾向其实很自然,人皆有之,是生命体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每个生命体都想扩张,如果它没有扩张,在更大程度上来说,不是它自觉去谦虚、去夹着尾巴,而是受到了他人或环境的**扩张不了。所以要结束一花独放的局面,要结束建筑学垄断中国城市研究的局面,必须靠我们这些学科。罪过不在人家,是我们的城市历史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没有发展起来。相对说来,城市地理学在四个学科里走得还稍稍靠前一些。城市经济学在中国几乎空白,城市社会学在中国也微不足道。现状的另一方面,就是搞城市研究的五个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之间的沟通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一种状况极大地影响我们认识城市,不从姊妹学科丰富的成果当中获得营养,将局限自己认识城市的眼界。
三、杂食与博学
针对刚才说到的现状与弊病,我们强调学科间的沟通。学习城市研究方法时不仅要学习城市社会学的方法,还要学习其他学科城市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很多进入高校的同学,渴望比较早的干专业,专起来,走上专家的道路。我来唱点反调:不要急着变得很专很专,你早期的学习,上大学的整个这四年以及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还是要吃杂食,要读别的学科的东西,越宽越好。专业的事,假设日后你还干,成了学院派,成了大学教师或者作研究的话,一年两年八年十年专业上你会变得很在行。但是你早年的知识基础如果不是很宽阔,那是不好补的。学院里条件更好一些, 能够听到的课程、能够过手的书籍,更多一些,更方便一些,你要变专了很容易,而日后要拓宽知识面是不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