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篇
陈志武 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发展史。
访谈背景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评价这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到底得益于什么?该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的改革到底应该向何处去?这些都是我们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改革其实就是把对人们的各种束缚解开
和讯网: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可以说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分歧,从整体上你怎么评价我们这30年的改革开放?
陈志武: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这些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从头到尾都经历过、看到了,对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也大概有所了解。1978年的时候我正好是高中毕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我觉得改革前后*大的基本差别是,还回给个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多。就像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所说,3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把每个人想要做什么的手脚放开,给每个人更大的工作自由,可以做学者、工程师、官员,要创业也可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农村,农民生产什么,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制。但是从1978年、1979年开始,农民通过包产到户,生产什么可以自己选定。生产好了,到哪里去卖?*开始的时候粮食要送到**粮站,肉猪必须卖给当地的政府肉站,都由**按照计划价格统一买过去。但是后来,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拿到哪里去卖、按照什么价格去卖,等等,这些都放开了。
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是把以前方方面面规定人们不能做事的束缚解开,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按照更自然的方式实现,回归到本来应该有的状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应该享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基本的自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自由都被拿掉了,不仅没有找工作的自由,在社会生活方面也没有自由,比如说结婚、住房等等。现在关于房地产的争论很多,大家都说房价太高买不起。在我看来跟1978年、1979年甚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相比这还是好的,可以说这是个“富贵病”,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房子,改善居住条件。原来大家对此是不敢想像的,那个时候要得到自己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只有一条路,就是结婚。
所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有很多为了分一套房子而勉勉强强结婚的人,现在想一下,住房市场自由化以后,用不着为分房子而随便跟一个人结婚。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大学刚刚毕业、研究生刚刚毕业就买了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以后再去找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这跟原来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厨房,没有自己的卫生间)而随便跟一个人结婚简直有了天壤之别,这对个人的生活来说是有了根本的变化。市场化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这么具体!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20世纪70年代起给街上过往的人随机拍一些照片,看他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样的,每个月都拍几张这样的照片,按一个时间序列一直拍到今年。如果真有这样的照片,大家会看到,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不只是房子多了,汽车多了,收入水平增长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好多了。
“中国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科技进步及国际贸易新秩序
和讯网:这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如你刚才所描述的一样,让整个社会包括每一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很多人都说是一个奇迹。但是也有人通过横向对比后认为,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志武:我们搞经济研究的人总喜欢用一些数据,我知道现在国内很多的学者,青年或老年的学者、业余爱好者等等,说中自是为了GDP而GDP,这本身不好,我也赞成这种观点:我也认识到,为了更**地判断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更多的指标,GDP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但这个指标跟其他我们更关心的一些指标的关系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要强调一下,不应为了GDP而GDP,但是从GDP本身来看的话,根据实际购买力算,198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450美元左右,到了现在大概是8000多美元。这个不是按照官方的汇率计算的,但的确是翻了很多倍。
从纵向来看确实是一种奇迹,30年的时间人均GDP翻了这么多倍。客观地讲,中围经济成就至少包括两个主因:已成熟的工业技术和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世界秩序。“改革开放”的贡献在于让中国加入了世界潮流,让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后发之所以有“优势”也在于这种“便车”已经存在。
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德森·麦迪逊的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时间才增加了一倍。然而,从1880年到2000年,这短短120年里,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近5倍。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所完成的入均收入的增幅,是1880年之前近2000年人类所完成的增幅的5倍。这种发展发生在中国之外,在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之前,世界潮流也想把中国卷入,但中国要么拒绝、要么不情愿地介入。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到1880年,工业革命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全面进入新的高潮,特别是从那以后,电气技术、汽车技术、飞机技术、电话技术相继出现,20世纪40年代后又出现电脑,生产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根本性突破。工业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其跨国界移植不成问题,而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跨国移植又变得可行。这些发展从根本上使世界人均GDP自1880年后发生飞速增长。这是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马上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这种工业革命背景就不会有中国的成就。
和讯网:有数据说当时中国的GDP占全球的30%左右。
陈志武:中国当时应该是世界*大的经济体。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人口已经是3亿多,按照人均GDP来算的话,从公元元年到清朝结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1880年到1978年,世界人均GDP翻了3倍多,而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只翻了1倍,等于是中国把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留给了1978年以后。实际上,从1950年到现在,全球人均GDP翻了两倍,而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就翻了两倍多。也就是说,全世界人均GDP花了50年才完成的增长,中国只花了30年,中国的速度不是更快吗?表面上,确实是这样。可是,50年前国际秩序和工业技术的发达程度,跟30年以前中国要“改革开放”时的情况,是没办法比的。
比如,个人电脑和微软这类软件企业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出现,互联网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这些新技术使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很多,只要后发**愿意模仿,越是后加入发展的**,其追赶的速度可以越快。此外,在过去30年,不仅通信技术和运输技术使各国的市场范围在全球扩张,而且从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到中国的邓小平,那么多**都同时进行自由贸易改革,使市场的全球化发生突破性变化,这些当然加快了中国的追赶速度,肯定比50年前选择发展的日本等亚洲**能更快赶上。
今天中国的GDP中大概有超过85%是来源于鸦片战争后进人中国的方方面面的新技术,不管是现在用的电脑,还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力。我们都说**电力公司、华能、中移动、中石油、中石化等等,其中中石油去年一年的收入是8000多亿元人民币。所有这些大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管是百度、无锡尚德,还是其他我们熟悉的民营公司,都是围绕着从西方引进的新产业。这些GDP内容都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便车”。
和讯网:所以,可以说“中国奇迹”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全球科技的进步。
陈志武:还有就是得益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新的国际秩序。
和讯网: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很多很好的决策,但是也不可避免有很多的失误,你认为这30年我们有哪些重大的失误?
陈志武:我觉得要谈重大失误的话,就要回到杨小凯先生和林毅夫先生当时的辩论,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问题。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模仿、引进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能够比原来更加充分地利用廉价劳动力,让中国变成世界工厂,通过我们的人力优势,借用总体的发展机会搭上世界全球化的便车,让中国在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均GDP好几倍的增长,这就是后发优势。
但是,正因为通过模仿可以让中国发展这么快,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增加这么多的总量,来得太容易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所有的成就都是因为自己,而没有外来的部分,不是别人作了很多基础性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秩序方面的积淀给我们提供的结果。于是,基础性改革就没有动力了。
和讯网:现在有人经常拿中国跟印度比,说印度是一个民主**,而且他们比我们基础要好,但现在发展得远远不如我们,所以我们不需要民主等这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