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特权
关于“校车”这个专题的设想,*早来源于摄制组里两位同事的中年情结。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他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也集中了体现了社会中*大的矛盾。而孩子的教育恐怕是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摄制组里的这两位中年同事,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承担着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任务,风吹雨打从不间断,可以说饱受其苦。这时常让我们联想到一部描写美国历史的电影《阿甘正传》,片子以一辆黄色的校车作为开头和结尾,象征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可见校车在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校车可以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标识。
我们知道,美国的社区建设非常完善,社区内有完备的服务体系,配备了医院、学校、图书馆等一系列设施。校车也是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连结家庭和学校的纽带。
十分凑巧的是,就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位来自湖北的政协委员提出可以通过校车下乡来刺激中国的农村经济。校车下乡比家电下乡更有意义,因为它送去的不仅是实惠、不仅是对老百姓关怀,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可以预见,校车在未来的中国也许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了解美国的校车制度,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节目的前期联系进行得还算顺利。没有经过太多的波折,我们就找到了全美学生运输协会,这是一个民间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指导校车如何进行**运营。他们每年都要对全美国各个学区的校车运营情况进行评比,评出“五**”、“四**”等不同的等级。在评比表格上,一个叫做“梦露”的小镇名列前茅,连续几年蝉联了五**的桂冠。所以我们决定将梦露小镇作为采访对象,并很快联系到了梦露小镇校车运营的主管官员,梦露学区运输部主任克里夫。
听到“梦露”这个名字,我们脑中首先闪现的就是**影星“玛丽莲·梦露”,小镇与她有着某种渊源吗?其实梦露镇隶属于纽约州,是一个只有15000人的小镇,它的名字是源自美国历史上一位总统的姓氏“门罗”。
我们驱车赶往梦露小镇,一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旁纽约的繁华迅速闪过。当汽车由高速路拐向梦露的林荫小道时,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小山区,山坡连绵起伏,小路是单行的,两边都是参天的松柏,路旁矗立着座座别墅,每座别墅配有一个小花园,门口有一些牧马和小型车辆。镇上鲜有商店和酒吧,来往的行人很少,互相之间都很熟识的样子。居民们生活状态显得安详而从容。我们不由得感叹,好一个温馨的美国小镇啊!
后来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多为爱尔兰和意大利人的后裔,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这里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不大,生活状态很相似,并且民风也很淳朴。是比较典型的白人小镇。
与我们联系的克里夫是一个热情的老头。我们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大概是早上七点多。这里是一个繁忙的指挥部门,无线电、对讲机等各种嘈杂的声音迎面而来。虽然如此,这个办公室还是让我们在美国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了特殊的温暖。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公司式的工作场所,倒不如说是一个互相协作的家庭。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孩子们的照片,屋里摆设着各种鲜花和装饰性的物品。员工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太太,她们的状态休闲而安逸。这让我们觉得,她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谋生,而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举。
克里夫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不停地问长问短,并且对我们的工作极力配合。第二天,在他跑前跑后的陪同下,我们开始了**的采访。
早上六点,小镇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曦之中。我们已经置身于镇上的一个停车场,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有很多黄色的大车,每辆车上都清楚地写着“School Bus”的字样,这些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主角,校车。轰轰的马达声响起,数十辆校车整装待发。它们的使命是接送梦露小镇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从一个又一个家庭把他们送到学校。
我们了解到,在梦露小镇,一共有170辆校车要服务于七所学校,其中包括两个学前班、三所小学、一所初中,还有一所高中。而在全美国每天一共有50万辆的汽车要运送5200万左右学生,这些校车每年行程达4亿英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残疾孩子们还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校车。
上午八点十分,梦露镇社区里的孩子欢快地踏上了校车,驶向了各自的校园。
采访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独自站在小区外等待校车,有的则是由母亲陪伴。这些母亲有的穿着家居服,等孩子被接走之后,就回到家中做自己的事情。也有的母亲拉着小狗出来送小孩上学,孩子被校车接走后,就开始悠闲地晨练。另外两个母亲,分别从对门的两所房子出来,把孩子送走后,就结伴出门去了。对于这些母亲来说,校车的出现,无疑可以为她们节省很多时间。她们可以从繁重的接送孩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去参加社区里的锻炼、读书等各种活动。社区里的家庭关系,也在这样丰富的社区活动中日趋和谐。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大早和朋友们一起坐在黄色校车中,也显得那样轻松和愉悦。校车也是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空间。
日复一日,很多的美国孩子就是这样在校车的陪伴下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成长和教育。每一辆车不管是来,还是走,都带着温暖和责任。
其实美国的校车服务由来已久。在过去一百年中,美国校车已经至少运载了5亿名学生,被称为美国义务教育的标志符号。
身负如此重任,校车的**自然是政府和家长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事实上自打校车这种制度出现之后,**就已经被牢牢地把放在了**位,如今校车的**系数要比其他运送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工具高出很多倍。
说到这儿先要给大家讲一个旧闻:2007年的7月31号,在明尼苏达州上有一个桥梁突然间坍塌了。而当时正是交通的高峰期,60辆汽车掉进了水中,造成很多人死亡,很多人重伤。其中也有一辆正在运送学生的校车,但值得庆幸的是只有几个孩子受了一点点的轻伤,其他人几乎都是毫发无损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校车本身的质量必须要得到**的保障。校车业是美国少数几个由政府严格规范和介入的行业,政府在其中涉入之深,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其中,联邦政府负责制订校车的基本生产标准,以保证所有出厂校车都能达到严格的**水平,而这些标准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更为日常的控制则来自于各州政府。各州要具体负责校车的拨款、执法、监督等各项事务,同时也会出台更为细致的校车生产标准。目前,有超过500部校车法规被各州记录在册,这几乎使得校车每一个零件在生产时,都具有远高于普通车辆的**性能。美国的校车,也因此有着“武装到牙齿”的说法。
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美国学生运输协会负责人麦克。他的介绍让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在两个车架滑轨之间的油箱有很厚的钢板来保护,如果有东西撞到这个钢板,油箱的油不会溢出,不会着火和爆炸。”我们还看到校车的油箱不是在侧面,而是在车的底部。邮箱外面被四厘米厚的钢板四四方方地包住。保证在校车被撞的时候,箱不会起火。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校车的设计过程中,底盘是远离地面的,比一般的车要高,所以如果后面的车撞到校车后面这个很坚硬的保险杠,对后面这辆车的损害更大,而对校车后面损害很小,更多的时候后面的车会冲到校车的下面。”麦克所说的这条保险杠有两三厘米厚。
我们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起事故,当时一辆悍马和校车追尾,悍马的前驾驶舱几乎撞毁,但校车**无恙。
为了让孩子更**地过马路,校车上也必须安装特殊的指示装置,这就是校车侧面的“过路闸门”:
“校车停住后,这个过路闸门就打开,孩子们下车在路边等候,校车司机给他们一个手势,孩子们从闸门前边走过。这样校车司机就能看见孩子们过马路的全过程,然后闸门再收回。”麦克告诉我们。
因为在校车的设计中,**性是放在**位的,相对来说,舒适感就差得多了。校车全是特殊钢材制造的,十分坚固。*初的校车里没有**带,也没有空调。这种冬冷夏热的乘车环境,使得一些孩子对校车的印象不是很好。采取这种设计可能是想提醒孩子坐上去之后,要保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