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创办的“哈军工"
国防科技大学,为我军培养了许多**人才,创造了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一个又一个“**”。国防科大的前身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其地址在哈尔滨,也称“哈军工”
在创建这所高校的过程中,叱咤风云的战将陈赓显示了他那非凡的气度和博大的胸襟。
在中南海怀仁堂,他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详细地汇报了情况。他想说明,战争的实践需要我们加强武器装备建设。毛主席笑了,深深地吸一口烟说:调你回来,就是要你创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你来当院长兼政委。
一提打仗,陈赓的思路韬略如泉涌,手下拥有他熟知的成百将领。然而办学,他却觉得心里没有一点谱。教授在哪里?教材在何方?校园在何处?他真诚地摇着头说:“我恐怕不行。”
毛主席立即摆手说:“你办不好,谁能办好?有困难总理给你解决……凭你陈赓的才智和干劲,一定能干好。你放心去干好了。”
从此,这位驰骋疆场的名将踏上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征途,去亲手创建培养新中国军事科学人才的**。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所以,首先得调一批教授来。陈赓一眼看中陈毅那一只“聚宝盆”。
还是在上海刚解放时,任上海市长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这位曾留学法国的儒将,一边建立新政府,一边就着手在这块文化底子丰富的土地上聚集**科技人才。
原上海兵工专门学校的前身,是汉阳兵工专门学校,曾为中国历史上**的洋务派大臣兼教育家张之洞所创办,也是中国培养陆军技术人才的基地,久负盛名。学校里有相当一批归国学子在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拒绝去台湾,其中有早年留学德国的弹道学专家、校长张述祖,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电子技术专家周祖同……当时,这些专家、教授曾联名上书陈毅市长,建议恢复蒋介石逃离时解散的这所专门学校,愿意协助共和国培养人才。
为此,陈毅专门找张述祖了解了有关的情况。当陈毅听到教授们宁肯放弃去台湾的重金聘用,愿意留在大陆和共产党共图**昌盛时,连声说:“好!好!这是些难得的人才,我们要好好安排。”
陈毅提出先建一座“庙”,把失散的教授们聚到一起,安置好工作和生活。这座“庙”的名称就叫“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并请张述祖担任研究室的副主任。别看这个室总共才二十多人,但都是些早年留学归来的杰出人才,人人均可独立开出专业课。这对陈赓来说,当然是一只聚宝盆啦!陈毅也慷慨地和盘托出,作为中国**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的*初教授力量。
陈赓在学院筹建委员会中任主任,张述祖行副主任,还有好几位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的教授任委员。陈赓请他们尽快拟出一份名单供调人参考。
张述祖归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对教育界的名人了如指掌,对如何办学也深有研究。他一口气写出37位教授的名字、专长和他们当时的所在地。提交陈��时,他道出了肺腑之言:
“承蒙陈司令员高看,让我帮助选调师资,我自会尽力为之。我提出的37位学者,非我不想请调,实是想调而不能调动的。他们在我国学界可称得上泰山北斗。移泰山北斗谈何容易?这是关系学校教育水准、能否保持声誉的大事。如卢庆骏,那是陈建功、苏步青先生的高足,其功底怕当世无人**:还有与他同在浙大的梁守磐……只怕调这样的人颇费周折呀!”
陈赓推一推眼镜,心中有数了。夜半找周恩来总理批复。随即派黄景文手握总理批准的调令,去浙大调卢庆骏、梁守磐。然而,被挡了驾。浙大问:为什么调人?是什么工程大学?干什么的?由于保密的原因,黄景文无法解释。越这样,人家越不给。这位当年第三兵团司令部军务处的处长,深感调一个教授比调一个师投入战斗还复杂。无奈,他拿起电话报告陈赓院长,期望他讲句“硬”话。没想到陈赓嘱咐:要谦虚,谨慎,多说好话,商量办事,切不可以拿**的“圣旨”压人。
陈赓刚刚放下电话,陈毅来电话:
“有人告你们的状啦,要挖人家的宝贝卢庆骏,人家培养好多年才得这么个数学专家。苏步青先生把这件事提到上海.民主党派会议上啦,讲你们军事工程学院是挖工事的,搞土木工程,顶多是建筑设计嘛,偏偏指名要卢庆骏去干什么?听说好几位大数学家都不满意哟。你陈赓要想个办法去解释一下。”
为此,陈赓特派筹委会副主任徐立行专程赴上海,向苏步青等老先生解释此事。苏步青等人了解到了军事工程学院的内情后,这才忍痛割爱。
张述祖在与朋友私下闲聊中,听说一个叫沈毅的原国民党少将专员,曾留学法国,是弹道方面的专家。但是,沈在“三反”运动中已被判了刑。本来,一听说弹道专家,张述祖还高兴得不得了,想让陈赓把沈毅调来。又听说已判刑。不禁心头一凉,想:算了吧,共产党无论如何不会要一个“罪犯”来当教师的。
不久,陈赓耳有所闻。他找来张述祖了解情况。
“哎,这个沈毅是‘三反’揪出来的大老虎!”张述祖说。
陈赓则说:“人才也难求呀。失之容易求之难。我们就要下这个‘罪犯’了。”他立即给“三反”运动的领导人薄一波挂电话。
“我知道你是爱惜人才,难道这个判了刑的你也要?好吧,你敢要,我就敢给。不过,你可要保证把他改造好哦。”薄一波拿着听筒说。
“一波同志,这你放心,我要他来,就是让他将功补过,为人民立功的。”陈赓说。
“光我一个人保不得,咱俩共同跟董老商量吧。”薄一波说。
时任中华人民共产国*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听到了陈赓和薄一波的建议、保人的要求和用途,经*高法院刑事庭讨论,决定将沈毅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监外服刑。这件事在学院教师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他们想,一个罪犯尚可保下来担任教师,何况平常一个历史上有点纠葛的教授呢?党不会不信任我们,一定会放手让我们为建设军事工程学院而出力!
**,陈赓听说沈毅经常半夜三更酗酒,十分生气,决定带院保卫部副部长一起探个究竟。一进沈毅的小平房,果真一股酒气扑面而来。陈赓心头一阵不快。
正坐在几摞资料后面翻着一本砖头厚大字典的沈毅,连忙让座。可是,坐哪啊?桌子上、椅子上都摊满了书。
“你别忙乎。”陈赓边说边打量四周,发现门后有不少空酒瓶。
“又喝酒了?我知道你*近翻译了不少资料。可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你在生活上也要严格些,不要功亏一篑!”陈庚很不满意地说。
“我明白,我明白。我正在加班,想把这*后一批资料突
“也不要搞得太疲劳。”陈赓站起来,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才发现屋里没生火。这是冬天啊!便问:
沈毅看看满屋的资料、书刊、稿纸,低声说:
“这种资料全国只有一份,我怕炉火管理不善,引起火灾,那可就罪上加罪。再说生炉子到处是灰,热了人也容易打瞌睡……”
“要冻病的。”陈赓大声说。
“冻不病,冻不病。”沈毅指指门后的酒瓶,“太冷了,我就喝一口。”
陈庚点了点头,走出.了房门。一路上也没有讲话。快到大楼时,他顺望着那排亮着灯的小平房,嗓音有些沙哑地说:
“想法把他搬进大楼去。”
“那太照顾他了,别的教授也不住在平房里吗?”副部长略露难色。
“把平房里的教授都搬进大楼!”
“哪有那么多空房?”
“把我的办公室腾到平房,你们政治部也搬去。”
周明溪教授早年留学美国,曾与钱学森同在**的教授冯•卡门指导下工作。早在1940年就获得了美国密执根大学工程软科学博士学位,参加过40年代世界上时速*快的一种飞机的研制工作。因而,在美国工程力学界很有影响。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要他加入美国国籍,但他于1947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国。解放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发电报聘请他参加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工作。此前,他本来想由武汉大学去清华大学,看到电报,他决定服从,来到了冰城哈尔滨。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陈赓去看望刚刚来院的周教授。这是陈赓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新教授、专家报到,他必登门看望。
陈赓拍打着身上的雪花进门,露出了一身旧军装,边擦着眼镜上的水汽,边打招呼:
“咱们的军工,以后就要靠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喽!”
“咱们的?”周教授望着将军自语道。
“对,是咱们的!我了解你,从你1947年回来,从你由石头城奔向珞珈山,我就认为你的心和咱们新中国是一回事了!”
将军亲切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很快驱散了周教授心头的云雾。于是,他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倒给了将军:“我原来是不打算在这儿干长的,我的爱好和专业在制造飞机上。现在和你交谈后,下决心要在这干下去了!士为知己者死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