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沉思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沉思录

  • 作者:(古罗马)奥勒留 程贵超 林芸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068858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176
  • 定价:¥1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
    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文章节选
    卷二
    每天醒来先要自言,今天我将遇到各色难与同道之人,他们或是好管闲事,或是不知感恩,或是狂妄自大,或是专意欺诈,或是满心妒意,或是孤傲不群。可他们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不能辨识善恶。但我识善,知善心为美,也能辨恶,知恶意为丑,也能看穿恶人的本性,可我深知他们本是我的族人,不仅血脉相连,而且智识无别,也都有各自命中的定数;因此他们不会伤害到我,因为无人可将丑恶的事物强加于我,同时我也不当与同族之人动怒,或是怀恨于他,因为我们存在的本义是为要合作,就如同我们的双脚,双手,上下眼睑,上下牙齿那样,本该协作无间。如此说来,人与人如若相互对立便违背了人的本性;而心怀愤恨或是背弃他人便是与人对立。
    人为何物?想来不过一副皮囊,一缕气息,还有一个主宰的性灵而已。丢开手中的书吧,莫要迷途不返:这不合自然之道;设想自己已然垂死,去唾弃这肉体;它不过是血液、骨头和脉络的组合而已,更无玄妙可言。那一口气呢?只不过是空气,而且总是变动不居,不停地在人口中进进出出。再就是性灵;假想你已步人暮年,又怎能让它再承受奴役,再像木偶一样被牵来扯去地逆于常情而行事,并且仍不能满足当前的运命,还要畏葸退缩于未来之事?
    神之赐予饱含天机。命中之定与自然之道不可分离,与天意的安排也是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万事万物莫不是从天意之中衍生;这不仅是理所必然,也是为整个宇宙的福祉着想(人人皆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整个自然生衍的好处,以及维系自然运行无碍的事物,都将使每个部分都受益。而宇宙得以保全,乃是得益于自然之中各个元素的变易,以及诸元素所合成事物的转变。知晓上述法则已然足够,也应当将其内化为自己固不可易的见解。莫要痴想博览群书,免使将死之际犹有不能尽读的遗憾,而应当欢欣而诚挚地感激天神做下的安排。
    要省视你已迟误了多久没能践行这些法则,而神灵又给过你多少次宽限,你却置若罔闻。*终你总须明了这一己之身托寄于怎样的宇宙,而你的存在又是先定于怎样的主宰;明了人也生而有涯,如果不用以去除心上的疑云,时间就会流逝,而你也将离世不返,良机也从此不会再现。
    时刻像罗马人一样沉着思想,像男人一样把眼下之事理得井然,同时也能肃庄持己、友善为人、护守自由与正义;且能清心寡虑,不被杂念纷扰。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此生*后一桩,就可不再轻率行事,纵情他事而背违天道,也不再假意伪装,或贪求一己之福,或是不满命运的摊派,如此一来,身心也就可不再负累。持身之道****,若能纳之于心,就可使生如静水,上效众神;而且只要能够遵从这些法则,神灵也就更无他求。
    遂了你的恶念吧,我的灵魂,遂了你的恶念;可随后你就再也无法自尊自重。人的一生都足够充���。但是由于你的灵魂已糟践了自己,你有恶的人生也已几近终结,而希冀从别的灵魂那里获取幸福也只是枉然。
    身外之事可曾使你乱心?莫如奉身于学,而不是被纷杂之事所裹挟。然而还须提防另一种倾向,免得像碌碌于微末小事的人一样,整日劳身伤神却没有目标,所行所思也都杂乱无章没有方向。
    不刻意屈从别人的想法很少不获幸福,而不听从自己的心识所趋必然不能幸福。
    务要时刻冥思牢记:自然天道为何物,人之本性又如何,两者又有怎样的关联,于何种整体中存在着怎样的部分;作为自然中的一个部分,我遵照自然之道或言或行的意愿则无人可阻。
    西奥菲拉斯图斯(Theophrastus)在比较各种恶行之后(这样的比较并不违背常识),曾有过无损于哲学家名义的论断,他说因心存私欲而为的冒犯,比之于因恼怒而为的冒犯更当谴责。因为人在发怒之时会经受一定的痛苦,还会不由自主地痉挛,这都将迫使自己背弃理性的约束;而因要逞私欲而存心的冒犯则是受了享乐之心的驱使,因而这种冒犯更难节制,也更像是恣情肆意的妇人胡为。其后紧承的论议也深合哲学之义,他说因享乐而为的冒犯比之受苦而为的冒犯更该责难;大体说来,先受伤害,后为痛楚所激而发怒更像是还存着人性;而后者则是受了为恶冲动的指使,在欲望的诱引下作了孽。
    若是知道此刻骤然离世并非不可能,就该如履薄冰地规范我们的所思所行。若是神灵果真存在,那么告别人世就毫不可怕,因为神明不会把人引向罪恶;但如果他们并不存在,或是他们曾不愿一顾于人世,那么委身于没有神明没有天意的宇宙之中又有何益?可是他们确实存在,也确实眷顾人世,也在尽其所能赐人以抵拒大非大恶的法宝。若是世间确有罪恶,他们也提供了各种防范,使我们有能力抗拒而不致堕入其中。既然某种事物不会让人变坏,又怎能对人的生活有些许损害呢?宇宙的天性既不会由于无知,也不会由于有知有识却无力抵拒或是矫正罪恶之事,而无视它们的存在;亦不会因为能力不够或是技巧不精而铸成大错,而容许好事坏事不分皂白地同时发生在好人和坏人身上。死亡不待言,生命亦然,也不论美名还是恶誉,痛苦还是快活,所有这些都会光顾好人也都会光顾坏人,但是它们对于我们既没有损害也没有助益。所以它们本身并不具有善恶之别。
    一切事物都转瞬即逝,不仅是我们寄放在宇宙中的躯体,而且对于躯体的记忆也终将湮没;瞧瞧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尤其是那些或以享乐为饵,或以痛苦威吓,抑或美誉频传的种种诱惑,他们的本性究竟怎样?想来是何等无用、可鄙而肮脏,又是多么易逝难驻,多么僵死无觉!凡此种种唯有慧心能够察识。且留意谁人吵嚷出声誉;死亡究竟为何物;若是详查死亡本身,继以反思,而把所有想象析解,还原各部分以本来的面目,就能悟到死亡不过是自然中一个天然的程序;要是有谁害怕天然的程序,他就与孩童无异。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而且有益于实现自然原本的意图。此外,还应明了怎样才能致身于神,哪一部分与神亲近,以及哪种情形下与神亲近。
    雄心勃勃要去细致周全地研究全部事物,甚至像诗人所说竞要钻研地底下的事物,或是处心积虑地去揣度邻居的想法,而不能虔心侍奉并敬畏内心的神灵,这样的人*为可怜。而要敬畏神灵,就应当摒除激烈情绪或是轻率举动对它的干扰,并且甘心接受众神和他人给予的一切。神灵的赐予自是卓尔不凡,理应受到人们的敬重;而他人又都是我的同族,所以他们的给予也值得惜爱;而在某些情形下,他们善恶不分也会惹我们同情;这种缺陷的严重不啻于黑白不辨。
    即便你将长寿几千年,甚或数万年,也须铭记除却现世之命而外,并无他命可失;而除却今世之命,也并无他命可得。长生也好,短命也罢,也就没有任何分别。因为消逝的诚然不同,可人人都过着同样的“现在”;因而我们的所失看起来不过一瞬而已。而过往和将来都无法失去:无有之物又有谁能夺得去呢?因此我们应当时刻谨记以下两条:一是恒存不灭之物都形态相类,灭而又生,生生相承,因而一百年、两百年抑或无限多年之中,人的见闻都无有不同。二是不论寿命长短,所失也只是一样。只要人所能拥有的只是“现在”,并且无法失去还没到手的拥有,那么**所能失去的也就只有“现在”。
    谨记万事万物都取决于人的想法。犬儒派的摩尼穆斯(Monimus)此言寓义浅显易懂,而且要是能从中汲取真义而用之,其效力也将显而易见。
    人的灵魂会在多种情势下致害于自身:*坏的情形莫过于灵魂化作宇宙中的脓疮毒瘤。抱怨已经发生的事,乃是自动与自然分居,因为万事都受自然的掌控。其次是灵魂背弃了他人,或是心存害人之意,像怒火中烧之人的灵魂一样。再是被享乐或苦痛俘获的灵魂。再是灵魂蓄意欺骗,或是言行不由衷或不据实。*后是灵魂的行止漫无目标,或是轻率而不加审视地行事,而不知*为细微之事也该有的放矢;作为有理性的动物,理应遵从理性和*原始政治组织的法则。
    人生匆度的几十年,不过是一个光点,其本原也在顺势流动,感官也迟钝,躯体终要腐烂,灵魂被左右,运命几不可知,而赞誉也通不过真知灼见的审判。简言之,隶属躯体的一切乃是一条流逝的水,灵魂为幻梦,生命实为一场战役或是陌生人的暂居,墓志铭也终将消亡。何事可负导引人类之责?有一件,也唯有一件,便是哲学。哲学之义寄于体内不受危害的神明;因之,为人应当超然于痛苦欢愉,诸事求果,不伪不诡,凭道行而不假于人;此外,坦然承受既成之事,安于天命的派给(天命与人的灵肉来自同一个他方);*后,等待死神降临时也存着欢欣,想着死亡不过是组成活物的元素暂时解散而已。假如诸多元素本身并未受损,只是相互转变,人又何须挂虑各种元素的变换解散?本合于自然之道,也就无所谓罪恶。
    ……
    目录
    译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编辑推荐语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温家宝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去读它。
    ——何怀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