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 作者:齐宏伟
  •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8282160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94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为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合称“双希”文化。
    “双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欧美文学。但二者之间的精神实质有何不同?《圣经》与希伯来文化如何具体而微地影响了整个欧美文学的发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共选编了二十九篇文章,作者既有海涅、艾略特、C·S·路易斯这一类的作家,又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汉·斯昆、薛华、斯托得、麦葛福这一类的思想家,也有朱维之、刘小枫这一类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论及《圣经》文本的主旨及“双希”文化的不同,并奥古斯丁、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班扬、帕斯卡尔、拉辛、歌德、奥斯汀、霍桑、安徒生、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作家的精神资源等各方面内容。
    艾略特说:“文学的‘伟大价值’不能仅仅用文学标准来测定;当然我们必须记住测定一种读物是否是文学,只能用文学标准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正是对这一至理名言的注解。
    文章节选
    安徒生简单是因为他过于复杂
    但是神的火花在这个沉默的小男孩的心灵中孕育,像一场风暴那样不可抗拒。凡是上帝触摸过的人,不管他遭到多么无礼的对待和多么巨大的困难,他仍能实现他的梦想。
    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作家,多以随笔形式品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史、哲经典等,代表作为《宽容》。
    安徒生(1805一1875),**位为北欧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家,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已成为童话的代名词。他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父亲是鞋匠,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改嫁并当洗衣妇挣钱养家。14岁时,安徒生带着母亲全部积蓄到哥本哈根谋求出路。想当演员不成功,后在**古林斯帮助下先后在埃苏诺尔学院和哥本哈根大学学习。1835年安徒生**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问世,此后共创作童话168篇。他***的童话精品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和《夜莺》等。
    世界上有两种所谓简单的人:一种人是那些因为缺乏复杂的内心世界而简单的人。他们生性简单,过着简单的生活,直到生命的结束。如果他们同时还具有诚实和清醒的长处的话,他们会以某种简单的方法,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得到同事的尊重,因为他们可能是出色的仆人或者渔翁,或者是办公室里的生机勃勃的活家具;但另外有一种人,他们“简单”是因为他们复杂得不可救药。我们对他们的**解释是:这些人*适合于打破世界单调而平常的存在,以达到无限广泛和深远的目的,甚至超过那些废黜皇帝的伟大征服者。
    安徒生就是上面所说的简单的人中的第二种。安徒生出生于19世纪早期的写实主义时代,在年轻时饱受痛苦的折磨,他创立了他的幻想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大自然的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扮演着人的角色,如同真正活生生的人一样,拥有贪婪、狡猾、魅力和同情,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这个动物王国中。
    据说安徒生出生在一个牲口棚里。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曾经羡慕过他。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理想的出生地啊!有刚刚收割的干草和温驯的母牛做伴,好奇的山羊走来走去,嘴里啃着铁锹或者草耙的木把,柔弱的阳光从房顶的小窗子里洒进来。一切都是如此宁静与祥和。
    我还记得我**次看到阳光的房间。房间里放满了死气沉沉的旧家具,以及表情呆滞的祖先们的陈旧肖像。我经常��它和祖母曾讲过的伯利恒的婴儿出生的牲口棚相比。我总是因为没有出生于牲口棚而感到十分遗憾,闻到的不是土地的芳香,而是过期的茶叶和每周至少擦两次的荷兰地板的气味。
    在菲英岛欧登塞安静的丹麦小镇中破旧的小房子里又是什么样子呢?在那里汉斯•克里斯蒂•安徒**出他来到人间的**声啼哭。在那一间房子里住着他的父亲——一个鞋匠。他的家里家徒四壁。
    这是发生在1805年四月二日的事。十一年后,安徒生的父亲患肺病去世了,他的母亲不得不支撑起这个更加破落的家。
    但是神的火花在这个沉默的小男孩的心灵中孕育,像一场风暴那样不可抗拒。凡是上帝触摸过的人,不管他遭到多么无礼的对待和多么巨大的困难,他仍能实现他的梦想。
    在安徒生早年,他曾做过裁缝店的学徒,不称职的歌剧演员和舞蹈爱好者,但这些事情他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后,他只能写作,并让整个欧洲都在同一时间明白,丹麦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天才,一位能够讲述真实的童话的人。人们为此不得不对丹麦这个北欧小国表示某种敬意。
    安徒生后来的成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这位圣徒担心每一项新的发明都能打破他像孩子一样热爱的这个世界的和平。
    苦难与爱
    齐宏伟著
    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不单构筑了一个美丽而独特的艺术世界,更昭示了一种价值和信念:“以爱和真理来回报别人的憎恨及谎话。”
    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安徒生
    走进安徒生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众多语文老师们不约而同教给我们一套阅读文学作品“经典”的模式,用公式表达就是:“本文通过描写……反映了……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或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与赞美等等……”。学习方法千篇一律,从生字、生词、段落大意到**思想、语法修辞,任何作品都可以这样去“套”。对一篇篇生动、活泼、美妙作品的鉴赏就变成了对字词句、语法、修辞等等的死记硬背,“活”的文学课变成了“死”的解剖课,*振奋人心的熏陶课变成了*昏昏欲睡的八股课。
    这样被熏陶十二年之久,其结果就是令我们对语文生厌,甚至对文学生厌。一旦高考完毕,很多人甚至因不再学语文、不再学文学而高兴。而对于我们选择了文学的人,以为升上大学读文学总该不一样了吧?谁知进入中文系,更是上了“贼船”,后来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发现还是这套模式,只不过多了些作家背景介绍和历史思潮分析罢了。呜呼!这真令人无处可逃,使人困惑,使人悲哀!等笔者从事大学教育若干年后,对文史哲知识涉猎稍多一些,才逐渐明白这种阅读模式的症结所在:这正是文学观受反映论(a theory of reflection)模式牵制,片面强调文学的认识功能所致。
    从欧美文学史上我们看到反映论是兴盛于19世纪的一种思潮,其典型特点就是推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方法去反映社会,越深刻的作品,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越典型,对社会的揭露越深刻。这样,文学就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哲学的区别仅在于文学是通过形象而非抽象的方式去表达对社会的认识。这样,文学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文学就成为了解现实从而指导实践的工具。
    这种对文学的看法,有助于了解巴尔扎克这样立志要当法国社会“书记”的作家,而对于那些对政治和社会不大感兴趣的作家就有点方枘圆凿——格格不入了。比如**个为北欧赢得世界声誉的艺术大师安徒生,他在自传中曾明确说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觉得完全没必要参与这种事,甚至认为政治是场灾难,“上帝派给我的是另一种使命”。这“另一种使命”是什么?对于安徒生来说就是构造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首先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当然,绝没有脱离现实的艺术;但为什么一定寻找艺术和现实的对应关系呢?并非所有人都因对现实感兴趣去读作品。
    多年来,对那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我们的解读何等简单、粗暴。就以安徒生为例,我们权威的评论如此说:“安徒生创作的初期,丹麦还是落后的**。封建**的残酷剥削,西欧强国的无情掠夺使丹麦人民陷入灾难之中,他的创作如实反映了这个惨痛时代。安徒生童话的基本主题之一是揭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读者看到一边是富人在欢度除夕,一边是穷人的孩子冻死在街头。”“他的童话具有深刻的民主精神,对上层统治**进行无情的鞭挞和揭露,指出他们的愚蠢和无知……在他的童话中,穷人都是勤劳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但遭遇都很不幸……由于时代和**的局限,安徒生的童话也有一些弱点。他不了解造成贫富悬殊的社会原因,因此以感伤的眼光看待世界,他笔下的穷人多善良淳朴,但消极,不能反抗,总是在贫困、羞辱的境地里,只有死亡,没有出路”云云。
    从这种角度解读文学就把文学看成了历史读物甚至革命读物,似乎文学只起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揭露**矛盾,为革命摇旗呐喊的作用。不能说这种解读不对,但对安徒生的独特艺术世界来说,这种解读等于什么也没说,而且对安徒生太过苛求,甚至以革命家和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由于“定性”他不够革命,“定位”就不高,*多只给了三流作家的篇幅,这和安徒生在世界上**大师的影响是不相称的。尽管安徒生童话喂养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但在中国学界一直比较吃瘪。2005年,全球发起纪念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活动,声势浩大,此时重读安徒生很有必要。
    笔者也还记得语文课上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用前述观点,老师说主题就是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凄惨,批判西方**和西方社会的黑暗。和老师的标准答案相比,笔者私下读这篇作品,总觉得作品似别有一种打动人心之处,但又说不上来。……
    目录
    上编 《圣经》与“双希”文化总论
    宗教和文学
    探求《圣经》的本来面目
    从黑格尔到《圣经》
    作为罪感与爱感的《圣经》精神意向
    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之比较
    希伯来文学和世界文学
    谈古希伯来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教学定位
    中编 诗人哲学家
    《忏悔录》与奥古斯丁的人性观
    但丁与我们
    自然与恩典的冲突:从乔托到但丁再到彼特拉克
    我们为什么走不进天堂?——《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莎士比亚的“断裂”及其悲剧主题
    作为基督教悲剧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
    读《天路历程》,和伟大相遇
    帕斯卡尔《思想录》对人性的洞察
    拉辛戏剧中的悲剧观
    浮士德的文化图谋
    下编 近世大师们的精神资源
    简·奥斯汀的信仰与价值观
    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
    安徒生简单是因为他过于复杂
    苦难与爱
    狄更斯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
    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律法与恩典: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翁的《忏悔录》与人生的意义
    C·S·路易斯对天堂的渴望
    索尔仁尼琴:圣徒式的一生
    你从古拉格归来——致索尔仁尼琴
    附录
    我们能否读懂《圣经》和上帝?
    我们能否读懂上帝和《圣经》?
    编辑推荐语
    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春风吹拂、冰河解冻;在文化学术天地,禁区与敏感区都逐渐开放,学术界的破冰船呼呼向前,文化界的骏马骎骎日上。以“灵性”一词涵盖具有基督教内涵的学术研究在学界已成共识,基督教神学在多所大学已被接纳,有人甚至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成国内“显学”。各种与此相关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如春笋破土而出,各种与此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为数相当的研究者也怀着极大兴趣投入此学术禾场,我们也惊喜万分地看到了他们劳动的成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