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图说经典:图说中医
QQ咨��:
有路璐璐:

图说经典:图说中医

  • 作者:何燕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ISBN:9787507522785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182
  • 定价:¥1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7522785
    • 作者
    • 页数
      182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01日
    • 定价
      ¥1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华夏文明发展中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中医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中医也不仅是一门单纯的医学,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从而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健身的一种文化。本书引入全新的“图说”理念,结合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对中医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展示,内容涉及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中药及其方剂、中医各学派、中华名医、中医养生等。文字通俗易懂,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是了解中医文化的理想读本。
    文章节选
    中医起源和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医药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早在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着,但那时条件恶劣,他们经常受到猛兽的攻击、自然灾害的侵袭、饥饿的威胁和病痛的折磨。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人体本身结构(如脑容量增大)、生理机能(如思维能力加强)不断进化和完善及原始知识得到同步发展,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某些植物的果、叶、花、茎能减轻或消除一些病症;在烤火取暖的同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放在局部身体可减轻疼痛;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等;约20~30万年前随着知识的积累,开始出现医事活动的萌芽;约4~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医学知识已处于思考、记忆和口头传授阶段。1万年前伴随农牧猎渔、采集业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了一些**,制作了原始的治病工具,并会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火(灸熨)、水(洗浴)、砭石与骨(针刺)等外治方法来疗伤止痛。至奴隶社会早期(距今4000多年)已初步形成了针灸、按摩、熨烫、**等**方法,有了医学的雏形。夏朝人们学会了酿酒,俗话说“酒是百药之长”,医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商朝(3000多年前)的厨师伊尹发明了汤液,促进了方剂的诞生,为内治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殷墟出土的十六余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有323片与疾病有关,里面出现了十余种按人体部位确定的病名,中医理论的源头似可追溯到此。西周采用粗略的四诊法看病,是中医诊断的开端,此时有了专职医师,具体分为疾医(内科)、疡医(外科)、食医(营养)、兽医,并建立了医政管理、医师考核和死亡报告制度,有了草、木、虫、石、谷五类约100种药。
    春秋以迄秦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维活跃,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阶段。公元前5世纪医和*早提出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学说,加之天人感应思想,医学理论开始萌芽。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现存*早的完整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经验和医学理论,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早的灸法专著是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同时出土的还有《五十二病方》等。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早的**学专著,记载了365种药的性能和主治。虽有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黄帝论医事的传说,但事实上,中医药并不单纯是由黄帝、神农发明的,作为炎黄子孙,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尊奉,后世将中医药里的医理奠基通过《黄帝内经》归功于黄帝,将**起源通过《神农本草经》献给了炎帝。战国时扁鹊会用望、闻、问、切法诊断,会用灸熨、按摩、****,成为医巫分业**人。东汉华佗可用麻沸散全麻进行剖腹术,并首创保健操“五禽戏”;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博采众长,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备受后代医家推崇。
    魏晋隋唐时期:实践医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临床各科渐趋繁荣,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入、广泛、详细、准确,诊治经验更丰富,药品更多,功效更明确,制方更繁多、合理、有效,各种论著颇多。如内科:晋王叔和所著《脉经》是中国**部脉学专著,归纳整理了二十四种脉象。隋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早的病因症候学专著,分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光是症候就列有1729条之多,其中的一些描述相当详尽而科学。唐**医家孙思邈著《千金方》、王焘著《外台秘要》,均对各病的诊治有所论述,并搜集了大量的验方前者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方面成就突出。外科: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有肠吻合术和血管缝合术记载;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拔牙等手术;9世纪出现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国*早的**骨折、脱臼的专书。传染病科:晋葛洪的《肘后方》对天花、恙虫病有所描述,并载有用狂犬脑敷伤口治狂犬病的方法;唐代对麻风病和结核病已有认识。唐代已形成妇儿专科,孙思邈著《千金方》中记录有人工流产术。西晋皇甫谧撰成《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早的针灸专书,确定穴位总数349个,对针灸医学影响巨大。《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唐朝非常重视医学教育,积极传授中医知识,而且中外医学交流十分活跃。
    ……
    目录
    中医起源和发展
    辨证施治
    与传统哲学密切相关的医学思想
    中医对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的独特认识
    看不见的人体经络网
    邪从外来,病由内起
    望闻问切的诊察法
    奇特的辨证与辨病方式
    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预防观念
    扶正祛邪的施治理法
    中药及其方剂
    神奇的针灸疗法
    不拘一格的外治法
    妙用无穷的其他**方法
    中医各科特色与成就
    历代中医学派的发展与流变
    中华名医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药巨著
    中医的教育与传承
    神秘的中医气功
    中药与养生美容
    历代**机构和行业管理
    行医中的门道
    杏林自古多趣话
    以现代医学观念看传统医学
    瑰丽多彩的少数民族医药学
    中西医的交流和相互借鉴
    食疗
    编辑推荐语
    通过文字、图片、版式设计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立体展现中医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文化的力量和图片的色彩一起流淌,用“图说”理念带您走进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
    内容经典
    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中药及其方剂、中医各学派、中华名医、中医养生等,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精美图片
    全书选配了近200幅精美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在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中医文化。
    理想读本
    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