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并不是大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的。
1.1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可分别从接受文化遗产、迎接时代挑战、保持原有水平、影响他人等方面论述。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往往是抽象的、模糊的,谈不上有什么切身的体会。所以家长和老师要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宣传学习的重要性,教导与劝告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与劝告越早、越彻底,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来成为有用之材。
目前“玩电脑”、“玩多媒体”、“玩转Office”和“玩转英语”等词语非常流行,把严肃的脑力劳动过程简单化为娱乐性的“玩”。如果这种提法仅仅是出于炒作的需要也就罢了,如果用来指导自己的正课学习,恐怕是学不出好成绩的。因为学习与娱乐毕竟是两回事。学习任何知识都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的是强烈的求知欲与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岂是一个“玩”字所能概括的?
1.接受文化遗产
人类发展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有5000多年,文化遗产丰富。而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有限,任凭你再聪明能干,如果不通过学习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智力水平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与发展了一套通过学校教育向下一代人传授知识的教育体系。通过上学学习书本知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接受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例如初中学的代数和几何,从人类历史上看,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总结出来的,但是今天的初中学生可以在一两年内学会。学会了代数和几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就能解小学算术应用题中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智慧,已经被浓缩到一个人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各门功课中,学习这些课程,是接受前人文化遗产的捷径。
能接受前人经验的人就会聪明起来。例如,1986年某日,某医学研究机构到我所在的单位来测试中年人记忆力情况。待测人员在房间的一侧入口处等待,测验完毕的人从另一侧出口退出,不得与待测人员交谈。我进入房间后,测试人员指着桌子上放着的10张看图识字小卡片说:“留心观察3分钟,然后默写出卡片上物件的名称,能写出6种以上的就及格了。”我看了3分钟后提笔写出了全部10个物件的名称。测试人员感到非常奇怪,笑着对我说:“前面没有一个人能写出全部10个物件名称的,是不是考核过的人出门以后提示过你?”我笑着回答说:“如果有人能在出门以后把10张卡片的内容全部记住,说明他的记忆力不错;他说给我听,我也能记住,说明我的记忆力也不错。”
为了进一步搞清我是如何记住的,他们又换了10张,看了两分钟后我又写出这。10张卡片上物件的名称。我介绍说我正在阅读日本人写的《记忆术88法则》(高木重朗,书泉出版社)一书,其中有一节专门介绍几千年前古希腊与古罗马人总结出来的记忆链法、编码记忆法和场所记忆法,专门用来记忆没有内在联系的多个事物,正好用来记忆小卡片上的���品名称。他们听后感慨地说:“看来这种测试方法只能测那些不学习记忆方法的人。”
接受今人的经验也主要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现今世界人口60多亿,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新鲜的经验,总结出新的知识,写成专著或文章发表。阅读这些专著与文章,就是接受他们的经验与知识。所以在技术工作中碰到了某个难题时,首先应该想到很可能别人碰到过类似的问题,或许已经被他们解决并有文章发表。如果善于寻找资料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定能借鉴他们的经验,加快问题的解决过程。如果闭目塞听,不善于从资料(尤其是外国的期刊)中借鉴他人的间接经验,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所达到的水平也可能没有别人高。
2.迎接时代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与财富》报告中,郑重地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发展与更新速度极快。即使是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正好与所学的专业对口,也仍然会在工作中碰到许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知识,要想胜任工作,必须边工作边学习,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
刚从学校毕业的人,特别要注意摆脱“在学校里没有学过,我不会”的心理状态,而要树立起“学校里没有学过就自学”的思想。因为就一个人一生的总体知识而言,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所学知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基础知识。实际工作中的大量知识,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掌握。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才会有学习紧迫感,才会精神振奋,才会抓紧时间进行学习。没有学习紧迫感的人,不但认识不到自己已经远远地落在了时代的后面,反而会把别人努力学习追赶时代的做法看成是“有超前意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人深感英语和电脑知识的重要,因而奋起直追、拼命学习。但是即使到了1995年,仍然有人把我学习英语和电脑知识说成是“有超前意识”,他们落后于时代实在太远了。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专业知识更新很快,要想成为一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现代人,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随时关注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关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抓紧一切学习机会提高自己。
学而后知不足,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比自己强得多的人大有人在,因而就会以他们作为自己追赶的目标,以获取知识作为自己*大的志趣,就不会自满,就会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
现在电脑的应用已经遍及各行各业.,而电脑的硬件与软件发展极快。硬件每18个月出一代新产品的规律已经为世人所公认;软件发展更快,推出新软件的消息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样飞速发展的新技术面前,即使是一个很注意学习的人,也有学不胜学的感觉。如果不注意学习而靠吃老本,很快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成为新时代的弃儿。
3.保持原有水平
以前的讨论是从接受新知识的角度论述的,其实即使为了保持住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需要经常复习才行。一个人大学毕业了,获得了大学文凭,说明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但是文凭并不能保证你一辈子始终具有大学毕业时的文化程度。
就拿英语水平来说吧,不少大学生英语水平*高的时刻是大学二年级时通过CET-4或CET-6考试时。例如以70多分通过了CET-4考试的入,如果在三四年级时没有继续学习和提高,到大学毕业时可能已经不及格了。
英语水平倒退酌速度大体上是“一年不学倒退一年”。这样,如果大学二年级时通过CET以后一直不注意学习和巩固,大学毕业时也只有高中的水平了;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如果连续几年不学,可能只有初中水平了。所以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曾经是大学生”和“曾经掌握过大学知识”,为了保持大学生的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学英语如此,学其他知识也是如此。所以获得较高学历(学士、硕士或博士)的人应该时时反问自己:“比起那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来说,自己到底比他们强在什么地方?”
4.影响他人
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着。所以讨论学习的作用时,也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学习者个人,而应该扩大考虑问题的范围,考虑学习者对他人(下属、同事、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书本知识时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他人总结的东西与学习传统,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也为他人与后人留下点东西呢?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考虑问题,眼界才会更加宽阔,才能体会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它同时也影响着你周围的人和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见到两位客观情况大体相同的家长对他们孩子产生的不同影响。这两家的住房面积都很紧张,没有专门的书房。一位家长很爱学习,业余时间抓得很紧。受他的影响,他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好。而另一位家长则不爱学习,有空就约邻居到自己家打牌,占据了儿子的学习位置,儿子站在旁边观看,遭到他的训斥,被赶到另一人家里去学习(孩子在别人家里是不是真的在学习他是不管的,只要孩子不在旁边看他打牌就行)。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很差。
身教重于言教。有的人虽然也号召别人(下属或子女)学习,但是自己并不身体力行,一有空就打麻将或玩牌,他们怎么能指望下属或子女会响应自己的号召去努力学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