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申论考察的元理论
从申论考试的角度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热的理论问题,不难发现,近几年的申论考试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来命题的,只是命题的关注点不同而已。在本部分,我们将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进行阐释,由于科学发展观提出已久,再加上2008年下半年**部委开展了**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第二批也正在开展,相关论述易于找到,我们仅仅对科学发展观做简略概括,提纲挈领式的予以解读。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帅,来详细分析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使大家在关注热点问题时能够抓住**,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终达到在申论中脱颖而出的目的。
专题一: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用语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领导干部要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因地制宜,走科学发展之路。
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发展。
创业难,守业更难;发展难,科学发展更难。
●俗语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防止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覆���。
防止出现“吃祖宗饭,砸自己碗,断子孙路”的后患。
一、背景资料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一个都不能少,要一同发展)、协调(一个都不能慢,要同步发展)、可持续(一个都不能停,要不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突破。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实现“五个转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由“以物为本”发展向“以人为本”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大都强调以物为本,造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导致民生欠账较多。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提出,明确了人与物的关系,解决了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问题上;就是要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当代*为科学、*为文明、*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宗旨与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的真正体现和集中表达。
二是由“单一经济”发展向“四位一体”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注重单一的经济发展,用物的增长、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同时又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陷入了唯GDP至上的误区。在这样的发展观念之下,尽管发展速度上去了,经济增长了,物质财富增加了,但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发展却并未同步协调推进。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地方文化软实力下降,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有的地方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都是单一发展模式生成的后遗症。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是由“比例失当”发展向“协调和谐”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源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往往是长官意志至上,容易脱离实际,忽视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头重脚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顾此失彼、比例失调的状况。诸如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现象。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视为“以发展速度为**”,导致“欲速则不达”、“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状况。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辩证思维,**突破,优化组合,科学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五个统筹中”突出**,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给“舰队”中行驶*慢的船只加油,这样就犹如抓住了“牛鼻子”,掌握了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是由“只顾眼前”发展向“持久永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甚至寅吃卯粮,以牺牲环境、牺牲人的健康、牺牲有限的资源为代价谋求所谓发展,可谓得不偿失。长期以来,我们着眼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三高一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社会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五是由“按部就班”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习惯于按本本办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求稳怕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敢试敢闯的精神,从而使发展徘徊不前。而科学发展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创新体制机制,“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自主创新,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四、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视为“以速度为**”,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超**”,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三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后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