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肛肠组织解剖学与生理病理学
中医对肛门直肠的解剖和生理早在《灵枢》《素向》和《难经》中就有记载,但因古代度量衡不同,历史条件有限,没有现代解剖、生理学讲得**全面和实用,又因肛门直肠的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在各个基础理论著作中介绍的内容很少,故在此作一补充介绍。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一定要学好,对中西医结合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治和手术水平,便于开展新技术,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可使中医痔科现代化。
**节 肛肠胚胎学
女性的卵细胞受精后,便开始分裂。受精后72h左右,经过卵裂而形成12个卵裂球,形似桑葚,成为桑葚胚。卵裂球之间开始分化之后,桑葚胚的细胞重新分布,组合在一个**腔的周围,形成了囊状结构的胚泡,进入了囊胚期。继续分化,在胚泡的一极出现了内细胞群发育成胚体。囊胚的其他细胞组成滋养层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构成胎盘。
胚胎发育至第4周左右时,胚盘的头尾和中部向背侧隆起,胚盘边缘则向腹侧卷折,并逐渐聚拢,羊膜腔也随之向腹侧包卷,*后形成脐带。此时,胚体已由扁平状变成圆柱状,被包在羊膜腔内,浸泡在羊水之中。在圆柱状胚体形成过程中,内胚层被包卷到胚体内部,形成沿胚体前后轴延长的管腔,称为原肠,是原始消化管。原肠的前后端封闭,中部腹侧开放与卵黄囊相通。前盲管为前肠,后盲管为后肠,中部与卵黄囊相通为中肠。随着胚体的发育,中肠与卵黄囊之间的通道闭合,三者即形成互相连续的消化管。此后,后肠末端分化为直肠。直肠在胎儿时呈梭形,上端球状膨胀部称肛球,以后就发育成直肠壶腹部。在梭形管以下,还有短而不明显的膨大部为尾球,将发育演变成直肠颈,外科解剖肛管下部的中间带。尾球存在的时间短,在胚胎四周大部分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