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主思的理学-王夫之的四书学思想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主思的理学-王夫之的四书学思想

  • 作者:季蒙
  •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2160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 页数:30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王夫之(1619-1692)的哲学思想研究,内容包括:主思与唯理、性学与主张、政教的大学学、政教的中庸学等。
    目录
    **章 主思与唯理(1)
    **节 主思(1)
    主思的道德之学(1)
    主仁义的主思核心(3)
    以思清理非思的(有关气质性的)学理成分(6)
    王夫之对思的界定(7)
    气质性的知觉运动在道德之学中的发现功用及与思的界别(8)
    两端思维(10)
    思本身的道德性质(11)
    主思的理学(12)
    从心思澄清理学(13)
    第二节 唯理(15)
    伦理道德须直接由理性导出(15)
    道德之学要求于理的一般性(16)
    道心的理性路径(17)
    神明心说(18)
    知性的格理之学:理、性、知(19)
    性一理也的人道:理性**原则(22)
    性善的理性(24)
    第二章 性理学主张(28)
    **节 关于性学的基本划定(28)
    第二节 王夫之的气论(32)
    性理的气论(33)
    王学气论的特殊命义处理(38)
    气论的道德实
    践性质(41)
    气善论的原因(48)
    性理学气论的道心、人心之辩及其人文学性质(50)
    对夜气说的摈除(60)
    王学气论在名理及人文学上存在的问题(62)
    第三节 性情仁义之学(65)
    情(才、变、合)的不善归结(66)
    爱及人情伦理的专有性限定(72)
    性情之辩(77)
    性与情的流行关系(90)
    命日受性日生说的实质(93)
    仁义的良心(97)
    仁在心中的主体位置(仁本位):非自然的因素(99)
    第四节 权性的价值认同(103)
    道心的权性(103)
    理义集合及在权上的关系(105)
    一点补充说明:认同(109)
    第三章 政教的大学学(113)
    **节 作为政教之学的大学学(113)
    大学料理的是政教事务(118)
    定、静、安、虑与政教专一(120)
    大学之学为君子专有(124)
    第二节 大学之知(126)
    关于王学知性的性质(127)
    主思的致知原则理认:格物与致知的总关系(133)
    一点补充:知觉问题与智识性原则(141)
    大学之知的性质(145)
    大学致知理路上的自悖与解决(150)
    第三节 诚意正心之心学(153)
    以正志为正心的大学为学环节(154)
    诚意——从理知上正面营
    建的道德(157)
    敬在体上规定(168)
    明心还是明性:智性之明
    的明德为心主张(170)
    明的道德落实(174)
    以理治心(175)
    第四节 余论:关于修齐治平的叙说(176)
    第四章 政教的中庸学(182)
    **节 中庸作为政教实学(182)
    政教实学态度(183)
    中庸之教(188)
    圣道教之中庸(190)
    作为专有的为政之学,中庸学不属于个体(191)
    中庸的纯粹人事学性质(199)
    第二节 中庸学的核心内容(203)
    中庸的理体理用实质(203)
    中庸的**:存持主题(208)
    存养的具体展开(210)
    道德正始(213)
    四情的专门规定:中体的流
    行、非自然的人文性、本体性的心学(216)
    人事与物理(225)
    非自然性的礼教仁义(227)
    政道教本的知仁勇诚学术主体(232)
    前定性、诚与诚之(237)
    心性与诚(240)
    义理配置与人事之学的性质(245)
    理仁理诚(248)
    第三节 余论(249)
    方法与效用要区别(250)
    平实的为学原则(251)
    圣道的遍在性(252)
    为学中的圣人因素(253)
    敬信(256)
    主忠信(258)
    关于命(260)
    三支说(262)
    《中庸》与《大学》(264)
    结论(266)
    后记(284)
    参考文献(30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