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开篇首先讲述军事对**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君主或统帅用兵的主客观条件,*后则强调用兵之前在庙堂之上进行周密谋算的必要性。
作战察兵 国之大事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③也。
【注释】
①兵:本意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作战争解。
②国之大事:意为**的重大事务。
③不可不察:察,考察、研究。意指不可不仔细审察,谨慎对待。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点说兵法】
孙子指出“兵者,国之大事”,告诉了大家:战争是关系到���民生死和**存亡的大事。因此,如果可能遭到邻国的侵略,务必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如果要远征他地,一定要在兵力、物力、财力上进行精密的筹划,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方面,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在用兵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研究,绝不可以草率用兵。在这里孙子不仅提到了“察兵”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同时也包含了“慎战”的思想。
【用计例说】
作战察兵力灭殷商
商朝后期,纣王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对内滥施酷刑,残害忠良,他还大兴徭役,建造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离宫,整日过着**荒淫的生活,激起百姓和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这时候,一个足以与殷商王朝对峙的奴隶制强国——周,在沣水西岸悄然兴起。
公元前约1069年,周武王与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仪式,发表了声讨商纣王的檄文,八百诸侯群情激奋,都说:“商纣可伐!”但是周武王*终听从了国师吕尚(姜子牙)的劝告,认为商纣王朝的力量还十分强大,征伐商纣的时机还未成熟,断然班师返回。
公元前1066年,殷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丞相比干被杀,箕子、微子、太师疵等朝廷重臣或被囚或外逃,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吕尚对周武王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遇灾祸。吕尚认为时机已到,便力劝周武王出兵伐纣。周武王盼这**盼了十几年,立刻下令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随后以吕尚为主帅,率领兵车三百辆、猛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誓师伐纣。
周军东进,开始的时候,狂风肆虐、暴雨倾盆、雷电交加、折旗毁车,人马时有伤亡,一路上颇不顺利。吕尚巧妙地把这天地肃杀之征解释为鬼神对殷商发怒之状,并大力加以渲染,这样不但稳定了军心,还增强了斗志。由于商纣失尽了人心,四方诸侯及沿途百姓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行列,周军士气日益高昂。
这一年的12月,吕尚率军渡过黄河,在距殷商都城朝歌仅七十里的商郊牧野(今河南汲县)召开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过,揭开了历史上**的“牧野之战”的序幕。
此时,纣王正与东南边疆的夷族人交战,朝歌兵力空虚。周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传人朝歌,纣王慌忙把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仓促应战。双方在牧野短兵相接。战斗中,吕尚身先士卒,率战车和猛士冲入商军,打乱了商军的阵脚。商军本来就没有斗志,见吕尚带兵冲来,不但不再抵抗,反而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杀人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在中国历史上为时五百多年的奴隶制**殷商从此灭亡。
公元前1066年底,周武王班师回到镐(hao)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