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精进·禅是一盏灯
1.半路子人与半路子事
成功讲耐住寂寞,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努力坚持到*后常常使我们后悔不已。
一个小和尚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下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 “你干脆不必学佛,脱去袈裟吧;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小和尚就讨了一个小媳妇,开起一个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2.非礼勿行
佛讲六根清净,身体去除浮躁、波动、欲望、喧闹,以达到澄明之境。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每日精勤用功,却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有一次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道:“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开示,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好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头鹿、两只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头熊和看护一个病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切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不解地说道:“老师!弟子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
无德禅师含笑说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需要把持的双脚,使它不要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尽善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我说的一条虫那就是你的舌头,你应该紧紧约束——非礼勿言;这只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个人主义——非礼勿想;这个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我想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3.雪窦非邮差
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如果我们的心灵能破除虚妄,那么这样真实的本心,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雪窦寺在浙江宁波四明山中,历代出高僧,都以雪窦为名,但禅宗公案中的雪窦禅师是指正脉的雪窦重显禅师,不可误认。雪窦大师慈悲心切,诲人不倦地传播着佛法真谛,让人彻悟人生的本来意义,在禅林中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天下的学人士子,衲子奇僧,无不趋之若鹜,切磋印证。
大师住到雪窦寺后,庄严佛土,气象一新,成为禅林云门宗法的新祖庭。这一时期,其他禅宗派系都显得衰落,独有云门一枝独盛,所以称为“云门中兴”。
当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太守曾会先生。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去看看。”
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一定会好好地接待您。”
可是雪���禅师到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在大众中过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命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才找到雪窦,便问道:
“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答道:“不敢,不敢,因我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
即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双方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住持,禅师甚惜其才,后苏州翠峰寺缺住持时,就**雪窦任其住持。
4.清风是知音
只有在自己所做的事情里找到乐趣,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能动性,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自己快乐,他人也快乐。
佛曲本来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的曲调,可乐天和尚却几乎达到了曲不离口的程度。无论在寺院里值更,还是到各地化缘,他总是哼哼唧唧、乐陶陶地唱个不停。从曹植的《鱼山呗》到《弥勒佛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观音佛曲》……他唱了一曲又一曲。
有**,一个跟随他化缘的小和尚终于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问乐天和尚道:“师兄,你整天乐颠颠地唱个没完,究竟是唱给谁听呢?”
“当然是唱给佛陀、唱给菩萨听了。”乐天一边哼唱着一边说。
“在寺院里是唱给佛陀、菩萨听,来到乡间野外,也是唱给他们听吗?”小和尚笑嘻嘻地说,“你有时间唱,佛陀和菩萨还不一定有时间听呢。”
“那就唱给自己听。”乐天依然乐呵呵地说。
“拿佛曲唱给自己听,不是有失敬仰吗?”小和尚故意装着严肃的口气问。
“那就唱给清风听,”乐天和尚笑得更舒畅了,手舞足蹈地说,“对了对了,清风是佛曲的载体,清风是我的知音。”
5.床头女像
美好的外表与美好的心灵本来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人们往往只能见到外表,而忽视了内在。
在安积良斋的床头,无论何时都挂着一个女人的相片,还随时在相片下供献珍奇果品。这里面有一段有趣因缘。
安积因幼年出天花,面貌非常丑陋,疤痕满脸,像个怪物。他年轻时娶的妻子嫌他面目丑陋,忍受不了,*后和他离婚了。
安积对镜长叹,痛苦万分。有**,他突然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心灵,身体的缺陷无法改变,但心灵是可以净化提升的。
于是他奋发努力,琢磨心志。后来拜在当时的大学者佐藤一斋门下,以坚忍的毅力,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当时**流的大学者。
他把这一切归功于那个因嫌恶他而离他远去的女人。他想:“如果当初她不嫌弃我,我就不可能奋发进取,我不能忘记她的大嗯。”
于是他把那女人的画像挂在床头,以表报答之意。
6.求人不如求己
把希望放到别人的身上,不如把希望放到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都是自己的决策者和希望。
佛印了元禅师和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看到一座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参拜的对象,为何他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且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道:“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道:“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反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满,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么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能给人欢喜?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就能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念称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7.心空及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参禅是这样,做事亦如此,天下事大都这样。
有位老禅僧参禅一甲子,出家数十年,未得慧解,经常悔恨不已。**,他见一青年法师和他人论说四圣谛之理,心生钦敬,便很诚恳地向青年法师请求开示。青年法师戏谑老禅僧道:“你只要天天以美食供养我,我一定教你证悟的法门。”
老禅师求道心切,真的以上等美食天天供养青年法师。时日一久,老禅僧要求开悟不得,老是说自己时日无多,不能再等下去了。青年法师想再和他恶作剧一番,因此说道:“好!你跟我来!”
青年法师带老禅僧进一空屋,至一角落,叫年老禅僧蹲下,用杨柳枝点其头说道:“这是须陀洹果!”
老禅僧一心专诚,系念不乱,当下真的即证初果。
青年法师再道:“你虽得初果,却有七生七死,起来,到另一个角落!”
老禅僧到另一个角落蹲下,青年法师又点其头说道:“这是斯陀含果!此果尚有往来生死,起来,到另一个角落!”
老禅僧到另一个角落蹲下,青年法师点其头说道:“这是阿那含果!已证不还,但在色无色界受有漏身,念念是苦。起来,到第四个角落!”
禅僧到第四个角落蹲下,青年法师点其头道:“这是阿罗汉果!生死已了,好啦!”
老禅僧此时已证得阿罗汉果,欢喜无量,向青年法师顶礼,更设许多美食供养青年法师。
老禅僧此时诚恳地说道:“我真的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不是开玩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