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概论
**节 肠衣的简史
牲畜的内脏历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而由于猪、羊小肠肠壁薄、油脂少,不如其他内脏鲜美,所以,在有的地区,人们把猪、羊等畜小肠弃之为肥料,也有人利用羊小肠制成弹棉用的弦线,**缝线等。但因其消费量有限,经济价值很低,仍不受人们重视。
我国的肠衣加工和出口始于1900年。在解放前,我国肠衣出口业务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艰难时期。*初肠衣加工出口被少数外商控制,他们廉价收购原料(肠),低价雇佣我国工人在上海、天津、广东、广州加工肠衣后运回西欧试销,发现有利可图,且利润很高;而后在上海、青岛、汉口、重庆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垄断了我国市场,获得暴利。
**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商人开始经营肠衣的加工和出口业务,与洋人竞争,并逐步打开销路。1936年共出口肠衣12000多桶(即每桶1250双付),是抗战前*高记录。但是我国商人经营出口的肠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国肠衣加工和出口受到了严重摧残,陷于停顿状态。一直到解放前夕,肠衣出口都未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