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酱的烹调技法
酱是将原料先腌制(或焯水、油炸),然后放入加有各种调料、香料的酱
汤中,用旺火烧沸,撇净浮沫,再转小火煮至熟烂入味,使酱汤浓稠,均匀
地粘裹在原料表面(或将原料炒浓,涂在原料上)的一种烹调方法。
酱制菜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酱制菜的腌制是以精盐和香料,来增加咸菜干香的质感和使肉质色泽变
红。用酱的方法做菜,北方使用较多,原料大多是家畜、家禽或它们的内脏
及四肢。酱制前,原料一般要进行焯水或过油处理,以除去血污和腥膻气味
。另外,还要调制“酱汤”。酱汤是以酱油为主,配以糖色(焦糖)、精盐、
葱、姜、花椒、桂皮、香料(如陈皮、甘草、丁香、大小茴香、砂仁、豆蔻
、白芷等)加水制成的。酱汤的味道好坏,对酱制品风味质量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酱制菜的特点是色重、味浓、酥烂、不腻、馥郁咸香。
酱制菜的原料一般都比较大或整形,酱制完毕冷却后,改刀装盘即可。
如:“酱牛肉”、“酱鸡”等。
酱与卤很相似,但也有区别,主要是:
1 酱制菜所用的酱汤一般是现用现兑,不留陈汤,卤制菜需用老汤,用
过的汤汁留作下次再用,老汤越陈越好,因此口味也更加浓郁。
2 酱制菜需要把酱汤收浓,使酱汁裹住原料,或将原汁炒浓,涂在原料
表面上,使菜品上面有一层浓稠酱汁,以保护皮面不风干:卤制菜卤好后,
如不食用,可以浸泡在卤汤内,随用随取。
3 酱与卤所用调味料不尽相同,因此在色泽及口味上也有着明显区别。
酱制菜色泽较重,味以提升原料本味为主;卤制菜色泽较轻,味以香料的复
合味为其主要特色。
酱的操作程序
调制酱汤——原料初步处理(腌制或焯水、油炸)——入酱汤用旺火烧沸
——转小火煮至熟烂——��浓汁粘裹原料表面——捞出晾凉后改刀装盘。
酱的操作要领
1 原料在酱制前如果用油炸,则油温应高一些,炸的时间要短一些。为
了颜色更为鲜亮,也可先以少量酱油涂抹原料表皮,再下油炸,使原料先有
一个金黄的底色,酱制后菜肴的颜色才会鲜艳。
2 原料的选择要老嫩、大小、性质相近的在同一锅酱制。如有不同质地
的原料同锅酱制,一定要控制好各原料的成熟度,在收稠酱汁阶段,要分锅
操作,以保证菜品的色泽及口味。酱制过程中原料应翻动一、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