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网络通信模型
为了简化包含在定义网络中的复杂性,标准化组织建立了称为模型(model)的图表。这些模型以逻辑方法定义网络系统的结构。
IS0小组委员会在1984年发布了开放式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的*终版本,紧跟该发行版之后建立了说明该标准的参考模型。0S1模型将通信任务划分为7层,并根据控制哪个位置所发生操作的协议定义每层。图2.1用一个堆栈标示出各层,以下将逐层分析该模型并说明每��的各种功能。请记住,0SI模型定义了网络从顶层到底层各部分的运作。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要想具有完全的数据通信能力,网络的每个单独的实体或站点必须能够执行大多数的任务。
OSl模型由7层组成;每层根据发生在其控制中的操作进行定义。重要的是两个不同系统中的层被认为是对等的。即,一台机器上的某层可以直接与另一台机器的同层进行通信,而不必考虑图2.1所示的堆栈中的其他层。按照惯例,第1层在*底部,第7层在*顶部。
虽然0S1模型很有用,但TCP/IP协议与它并不是完全对应,下面采用对照的方式介绍OSI模型的各层。
1.物理层
当数据向网络进行传输时,物理层(physical layer),即*底层,担负着将数据从逻辑位格式转换并以电信号的格式放置在网络介质上的任务。当物理层接收数据时,它担负着从网络介质上获取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位的任务。因此,物理层定义电气特性和网络接口所需的连接。在TCP/IP协议中没有定义物理标准,它直接使用现有标准。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LL)负责将数据传输的数据帧转换成可传递给物理层的二进制位。反之,它从物理层接收二进制位并将其转换成帧。TCP/IP在数据链路层中很少创建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