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测获得气象数据的方法
1.如何确定能见度的“能见”与“不能见"?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大水平距离;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一定强度灯光的*大水平距离。所谓“能见”的概念是指白天能辨别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清楚地看见目标灯的发光点。凡是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形体,或者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都不算“能见”。有效能��度是指测站四周视野中,有1/2以上(眼睛的视角在180。以上)的范围内,都能看到的*大水平距离。*小能见度是指测站四周能见度数值中*小的一个。
能见度是了解大气稳定程度的依据之一。当大气层结稳定时,水汽杂质多分布在低层大气中,使能见度变坏;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水汽杂质就会被带到高层大气中,使低层能见度变好。能见度还是判断气团性质的依据之一。冷气团中因含水汽较少,能见度较好;暖空气中因含水汽较多,能见度较差。另外,能见度也是陆地和海洋交通运输中**保证的重要因素,因此,能见度观测也很重要。
在地面观测中,主要观测的是水平能见度,以km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1位,不足0.1km记为“0.0”。
能见度的定时观测**有4次,有白天、凌晨、傍晚、夜间,白天和夜晚物体的可见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时段,能见度的观测要领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