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是指事物配合得适当和均衡���如音调和谐,舞姿优美,画的颜色很和谐,和谐的气氛等等。和谐在哲学上被称为“和谐原理”,又叫做“和合”,这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老子、孔子到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宣扬世界大同,构建和谐社会。《老子》认为理想社会在上古时代实际是存在过的。《老子》描述说:“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礼记·礼运》中记有**的孔子关于“大同”与“小康”社会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
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至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还是以《礼记》篇中所说为据。可以说“和谐”是中华文明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本质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