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作者:(春秋)孙武
  •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412473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209
  • 定价:¥11.2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世界古代**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被尊为“兵学圣典”、 “世界古代**兵书”,是世界上*古老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在全球享有崇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约5900字,尽含兵家精髓。它从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揭示和探讨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而科学的思想、方法。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已被译成曰、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美国西点军校将其选为必读教材。
    《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精髓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军事文化遗产之一。但此书是何时何人撰写的,已很难考证。
    我国古代,兵书丛集,蔚为大观。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干余种,保存至今的也不下千余种。其中,《三十六计》格外被人看重。故古书有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可见,《三十六计》所涵盖的有关智谋的丰富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
    文章节选
    孙子兵法
    **篇 始计篇
    ——决胜于庙堂之上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获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军纪严明。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士卒众多?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筹划的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来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明显了。
    ◆精解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挈全书的作用。它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一)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孙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肃的。本篇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认识,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前进了一步。此句中“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相对为文,“地”与“道”互文见义,均指手段、方法。这就使我们明确地看出,战争之所以是**的大事,就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是**存亡攸关的途径。《火攻》中强调:“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所以,他主张“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告诫君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帅不可“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要认真考虑研究,不可轻率用兵。所以,孙子主张,在用兵之前,要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这种重战、慎战的思想是可贵的,是先秦进步军事思想的共同特点之一,它对后世(国内外)的影响很大。
    关于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具有丰富的内容,孙子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五事、七计就是探讨的首要条件。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人死而不怕危险。所谓天,即昼夜、晴雨、寒暑、四季更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天还应包括天旱、水涝、蝗灾。冰雹等等。孙子关于天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很可贵的。当时的战争受气候条件的制约相当大,例如古有“冬夏不兴师”之说。因为秋季出师才便于因粮于敌。而且春秋末期以前的战争大都是在白天进行的,很少夜战。因为战争持续时间短,几个小时,*多**即结束战斗。像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之战,“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从早晨打到星光出现,在春秋中期已属罕见的史例。《军争》中说:“夜战多火鼓”,则是对春秋末期战例的总结。当然,气候对战争的影响是从具体的作战对象所处的特殊地位说的。这里无妨举两个后世的战例来说明吧。例如,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寒冬用兵,所以周瑜据此判断曹军战马缺乏饲料,是败因之一。而东汉马援进攻五溪蛮,则因盛夏士卒多染疾疫而失败。所谓“地”,是指地理形势对战争的影响。诸如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易,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和进退,战场的广狭是否有利于军队的部署。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决、顽强、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是指军队的法纪和组织编制,将帅的权能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制度等等。
    以上五点,孙子认为是分析、判断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要详细剖析五个基本因素,还要从七计中去推断。即:哪一国的君主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才能比较出众?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自然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一些?哪一方军队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严明?从上述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就可以知道谁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判明谁胜谁负了。当然,用现代的观点分析,上述的条件显然是不足的。然而在2000多年前,孙子能发现这些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难能可贵的。
    (三)实现战争胜利的条件
    (1)选将。就是挑选能执行“庙算”大计的将帅。我们要在这里集中地作一点分析。孙子把贤能的将帅不仅看作是关系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悦“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安危之主也”(《作战》)。.又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可以说,在13篇中无篇不显露出孙子对将帅地位的竭力宣扬,对将帅条件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孙子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但是,必须看到,孙子强调将领的地位和作用,提出选将的条件和要求,又是与当时战争急剧发展的客观情况紧密联系的。
    在春秋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军事上也经历着****的变化。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1册中曾简明扼要地指出:“甲士和车战的地位下降,徒兵和野战日益重要。这是和当时社会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甲士是由平民中的上层充当的,庶人只能作徒兵。平民**瓦解了,甲士和车战制度也随之而崩溃。庶人地位上升了,地主**要从农民中征兵,徒兵和野战的地位也就提高起来了。军队中的组织也和农村中的什伍组织相一致的。军队中的指挥已经不是非**不可了。甚至战俘也有被提升为指挥官的,并出现了军功爵制的萌芽。”这是鞭辟入里的分析。特别是春秋末期,由于井田制的破坏,郡县制和征兵制的出现,各国兵额激增。原来周天子拥有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的格局已完全打破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战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战部队增多了。例如晋国,春秋初期的城濮之战时只有兵车700乘(约21000人),到鲁昭公13年,平丘之会时,晋国有兵车4000乘(约120000人)。又如齐国在公元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时,一战就损失兵车800乘。当时吴国是四军,比齐军势优,其总兵力也有十几万。二是武器装备提高了。不仅铁兵器使用于战场,南方的吴、越、楚等国还有“余皇”之类的大型战船。三是战场地域扩大了,从平原旷野矿展到山林沼泽和江河湖海。我国**次海上登陆作战就是公元前485年吴鲁联军的伐齐之战(《左传》哀公十年》)。四是战争持续时间延长了。例如吴楚柏举之战打了11天,越灭吴围困姑苏竟达3年之久,战斗的激烈程度有所加剧。五是作战方式复杂化了。由于徒兵进行野战,因而出现了奇袭、迂回、包围、伏击、侧击等69种战法,战场流动性增大,机动能力提高。
    这一系列新的变化、新的特点,都向军队提出了提高指挥效能的要求。原来,古代作战“出将入相”,文武是不分职的。据《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载,晋国大夫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意思是说率军作战,对作战方案定下决心,部署实施,是国君和正卿的职责。但是,到了春秋末期,这种现象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因此,“将”这一崭新的事物终于出现在我国的军事舞台上。据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往考证》统计,这一时期的将军有:狐夜姑在晋国为将,孙武在吴为将,子重、子常、屈完在楚为将,司马穰苴在齐为将,詹伯在郑为将,慎子在鲁为将,子文在卫为将,等等。这些专职将领的出现正是随着战争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面对当时的战争,孙子对将领提出了“五德”的做将标准。这就是“智”,多谋善断;“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审令。古人说,孙武尚智,孙膑贵势,是很有道理的。孙武把“智”放在五德的**位表明了他对指挥才能的重视。作为将领的主要职责首先也应当是斗智。他认为,一个“贤将”对于关系全局的“五事”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凡此五者,将莫不闻”),对于复杂的、易变的、矛盾的战场情况要能灵活处置(《九变》:“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对于整个作战过程要善于分析判断,考虑利害得失,定下正确的决心(《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良好的应变能力(《地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要善于周密地计算敌我兵力对比(《地形》:“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养,没有综合判断的洞察能力和商人一筹的预见能力,是不可能胜任贤将之责的。
    ……
    目录
    孙子兵法
    **篇 始计篇
    第二篇 作战篇
    第三篇 谋攻篇
    第四篇 军形篇
    第五篇 兵势篇
    第六篇 虚实篇
    第七篇 军争篇
    第八篇 九变篇
    第九篇 军行篇
    第十篇 地形篇
    第十一篇 九地篇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第十三篇 用间篇
    三十六计
    总说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层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