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申论写作概述
**章 什么是申论
**节 申论的含义
什么是申论,��是一直困扰着众多考生和学者的问题。有的考生认为,申论就是作文,如同高考的作文题一样,只要文章言之有据、有声有色就可以得高分。也有考生认为,申论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只要对一些政府文件临时背诵即可应付考试。然而,从公务员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把申论当作作文来写并不能得到高分,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藻并不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从每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可以看出,申论的含义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基本保持稳定。我们以2009年考试大纲为例进行阐述。根据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其中对申论的介绍如下: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从形式上来看,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积累和沉淀,申论考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1.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形式
200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至今,申论一直是其必考科目,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申论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成熟、固定的考试科目,被其他同类考试所借鉴和参照,例如,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选聘“**大学生村官”考试等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申论这种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查。在考试形式和考查深度上,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科目也在不停地刷新、记录,成为其他同类考试的领跑者。因此,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要高度重视申论,掌握申论的内在要求,把握申论答题的要领。
2.申论是一种对能力的考查
虽然申论考试没有指定的复习教材,也没有官方的复习资料,但是通过大纲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申论考查的是能力而不是记忆力。通过10年来的申论考试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是没有定论的,需要考生对某一社会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根据问题存在的现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观点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申论是一种对能力的考查,也就是对考生社会认知能力的考查。
3.申论不是随意发表看法的平台
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涉及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这些材料,考生的思路被打开,脑海中会浮现出关于某一问题的诸多看法。这些丰富的材料,一方面使考生不会无话可说,另一方面也为考生选择该说什么提高了难度。考生应该明确的是,申论不是张扬个性的放言纵论,而是需要考生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事实,对申论要求作出必要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工作的工作程序,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略。
4.申论是一种情境模拟考试
申论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张试卷考查考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模拟的机关工作行为,因此考生需要进行身份假定。无论是在平时的复习中,还是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都要把自己置身于材料之中,把自己想象成政府工作人员,掌握有一定的行政权利,同时又肩负一定的责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替人民着想,为政府着想,用公务员的语言说话,用公务员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只有进入角色,文章的“立场”才不会有偏差,才能符合公务员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申论的特点
从*近几年**、**机关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论考试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试内容的广泛性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选拔**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测评。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的背景材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广。
一般来说,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都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2000年的素材是城市规划问题;2001年的素材是PPA(康泰克)问题;2002年的素材是网络问题;2003年的素材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交通拥堵问题;2004年的素材是**生产问题;2005年的素材是“三农”问题;2006年的素材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问题;2007年的素材是土地拆迁和利用问题;2008年的素材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2009年的素材是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即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的问题。
可以看出,这些素材都是当年或者*近几年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又对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结论。例如,目前人们关注的“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食品**、网络文化、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诚信、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都可以作为申论考试试题的选题范围。
二、测试形式的灵活性
申论科目考试在设置之初的几年里,基本沿用了“三段式”的测试形式,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或解决方案”——“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论述”。但是,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申论考试的测试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命题形式和出题思路。
例如,2005年**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申论》**题:
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剂点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008年**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申论》第五题: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则是申论文章写作。该部分一般要求是议论文写作,但也有特殊情况,如2003年和2004年要求写作的就是公文式申论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因此,申论考试的测试形式已经突破了以往的简单模式,走上了灵活性、多样性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