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公路文化概论
大道之行公为天下
孔子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要建立一个“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互帮互济、扶弱救贫的“大同”社会。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公为天下”是“天下为公”的衍化,是指公路人要出以公心.为公众谋公益,这里的公众是指天下人。
公路是天下人的公路,此为大道。公路要为天下人服务,此为大公。
一、公路的内涵与行业特征
(一)公路的内涵
“公路”一词*早见诸于《诗经·魏风》: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其中的“公路”是指掌管诸侯车辆的官名,并非指今天的“公路”。《中国公路史》释义: “公路,是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具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施,以及固定的线位和明显的路形,主要适应汽车正常行驶的道路。”与这一概念相吻合的“公路”,是在20世纪初才有的。在此之前,修建通行汽车的道路已经出现,但里程很少,质量很低,也没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尚未形成正式的真正意义的公路。1913年修建的长潭公路(长沙一湘潭),不仅连接了这两个当时湖南*大的城市,标志着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而且成为中国**条标准汽车公路,在我国公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公路不是一般意义的道路,而是特定的道路。“公路”是以其公共交通之路得名。
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一词究竟是如何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