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节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由于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大中型城市普遍出现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匮乏等所谓的“城市病”。城市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与其交通设施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结构的布局往往会影响城市整体发展。地铁和轻轨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经验表明,地铁和轻轨是解决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发展情况
(一)旧中国的轨道交通
以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及活字印刷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却没有跟上近代文明的脚步,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信息和知识开始传人中国。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及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拒不接受外部世界的新思维、新事物,视铁路如“洪水猛兽”。
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瞒着上海道台以修建“寻常马路”为名,自行修建了中国的首条铁路——吴淞铁路。吴淞铁路全长l4.5km,单线,轨距0.762m,钢轨每米重l3k9,机车自重15t,牵引小型客货车,时速为24~32km。迫于来自保守派和民间的压力,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吴淞铁路,并拆除后运往台湾高雄。
谈到中国的轨道交通就不能不提中国铁路技术专家詹天佑。詹天佑12岁便离开中国来到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的纽哈文城留学,l7岁进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科学学院专攻铁路。1904年詹天佑被指派负责京张铁路的建造工程。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邀约詹天佑协助他制订修建10万英里(16万km)大铁路的规划。詹天佑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创造出辉煌业绩,而且在道德上也以忠贞爱国、刚正不阿为后世垂范。詹天佑逝世后,交通部在京绥铁路八达岭附近为其 树立铜像,颁给碑文“贞石磨崖,刊垂不朽,以案往哲,而励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