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宋III·燕云3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宋III·燕云3

  • 作者:阿越
  •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7553779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273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553779
    • 作者
    • 页数
      273
    •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的王安石变法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
    新宋Ⅲ·燕云
    大战之后的帝国变得极其虚弱。西北兵乱,东南危局,大宋再次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石越却因震主之功被闲置。与此同时,北方的辽国在内外交困下,毅然对宋朝发动了进攻……
    文章节选
    第十四章 两河百郡宋山川
    熙宁十八年一月十日。残雪未融的汴京城,显得格外的寒冷,但此时若有人拨开白雪,便会发觉雪地下面的野草,早已不似冬天的枯黄,早春的绿意,仿佛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降临到人间。
    “这算是个好兆头。”汴京城北的陈桥门外的官道上,骑在马上的范翔望着路边石头缝里溜出来的一丝春意,心里自嘲道。
    范翔再也想不到,赴辽国告哀使的差遣,竟会摊到自己头上,为此,吏部还特意调了他的职位,由尚书省的户房都事变成了礼部的礼部司主事。这两个官职表面虽然是平级,但实际上当然是户房都事的权位更高一些。范翔并非是计较官位的高低,虽然他很在乎自己的功名,但他知道,出使辽国回来后,只要不辱使命,他很快就要变成正七品了。这礼部司主事不过是个临时的差遣,本就不值得计较。
    可范翔却一点也不想去辽国。
    在接到任命后,范纯仁特意见了他,告诉他辽国可能将要南犯,因此,他此番的使命,不止是告诉辽国大宋发生国丧,还要见机行事,尽可能协助苏轼,阻止辽国南下。
    但他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范纯仁、孙固都欣赏他的才智,石越也以为他足以胜任,此时又正值**多事,他怎么敢拒绝?更何况范翔知道他之后,按照惯例,还会有好几拨使者被派往辽国,自己不过是打个前哨而已。迫不得已,也只好硬着头皮上阵。
    总之,这的确不是范翔所喜欢的差使。哪怕出使,范翔也觉得自己更适合担任喜庆一些的使节。
    范翔又瞥了前来送行的潘照临一眼,心中更生疑窦。因为适逢国丧,他又以告哀使出使大辽,自然不方便亲朋戚友十里长亭的送别,而范翔自付与潘照临这位右相府**谋士的交情,更没有好到会令他特意前来送行的地步。
    事情如此反常,更让范翔感到不安。他又想到跟在身后的使团,但却忍住没有回头。潘照临是与他并绺而行,范翔不知道这样合不合规矩,但这种礼仪上的事情,是千万疏忽不得的,否则传扬出去,被人参上一本,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亦不敢得罪潘照临。虽然潘照临一路之上,并没有与他说什么特别的话,只是默默坐在马上徐行。可范翔心里很清楚,潘照临来送行,一定有事,他既不说话,范翔也不愿伤神去猜,更不便催促,只好按捺住心里的不安,耐心的等待。
    但范翔终究是忍不住的,忍了一会,他忽然“哦….”了一声,转头望着潘照临,问道:“潘先生,不知相公的伤情如何?”
    “仲麟定在想我为何会来送行。”潘照临似乎无意多谈石越左臂的伤势。
    “在下确是有点受宠若惊。”范翔坦白的说道。
    潘照临微微点了点头,对于“受宠若惊”四个字,居之不疑,“**多事。仲麟想必亦听到了许多流言?”
    “先生是指?”
    “京师处处在传三佛齐将勾结注辇国叛乱之事。”潘照临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嘲讽,“有人忧心忡忡,道薛奕对三佛齐掉以轻心,恐误朝廷,有人则不以为然,以为薛奕都觉得没事,那自可高枕无忧…..”
    听到此处,范翔几乎露出笑容来,但他马上想到自己的使命,连忙克制了,嘴里却忍不住说道:“在下之见,这皆不过是薛郎故意为之!”
    “哦”潘照临忽然转头望了范翔一眼。
    “在下早就听说,薛奕有意游说朝廷对注辇国开战,然终不得志。依区区之见,三佛齐之叛乱,只怕是迟早间事。薛奕并非掉以轻心,他是盼着三佛齐叛乱,才好名正言顺,让朝廷同意他用兵。”范翔心里的这番想法,一直没有机会向人说出来——他毕竟还是知道轻重的,在别人面前胡乱议论这些,对薛奕颇为不利,但如范翔这样的人物,心里有与众不同的见识,却要憋在心里,也如同一种折磨。此时能有机会在潘照临这等智谋之士面前一吐为快,他的心情也不由得变好了许多。
    “仲麟果然是才智之士。”潘照临再次看了范翔一眼,眼中已略有赞许之意。
    “不敢!此等雕虫小技,想必也瞒不过相公。”
    “若是相公有时间细想,自然是瞒不过他。”潘照临淡淡说道。
    范翔不由愕然:“那先生…….”
    “南海万里之外,朝廷鞭长莫及。有些事情,我说也罢,不说也罢,迟早会发生;相公早知道也罢,晚知道也罢,亦无甚区别。既然如此,便无必要早说。况且这说到底,不过是流言……”
    “那……”
    “薛奕若果真掉以轻心,他便无资格再呆在南海,享有他**之地位,纵后朝廷出发,亦是咎由自取;但薛奕不至于如此不成器,他既然是有意为之,那他毕有善后之策。此事原本不必操心,然薛奕千算万算,亦料不到朝廷在此时忽然遭逢国丧,更不会算到契丹居然在此时有意南犯!”潘照临哼了一声,又道:“按惯例,遣往各路告谕国丧、新帝继位的使者,需在大殓成服后才能出发。纵是不顾礼法,立即派出使者,待薛奕知道这些事情,只怕三佛齐亦已经….哼哼!薛奕这番玩火,稍有差池,便会烧到他自己,还要连累家国!”
    范翔听得耸然动容,果真北面契丹南下,南海三佛齐与注辇国倡乱的话,以大宋**之国势,断难两面应敌。到时候要保哪里弃哪里,自是不言自明的。
    “朝廷经营南海十余年,方有**之基业,岂能毁于一旦?!”潘照临忽然勒马停住,眯成一条缝隙的双眼中,露出摄人的光明,“休说南海,****之势,亦非与契丹交兵之时。故相公问我何人可以出使辽国之时,我以为满朝文武,除章子厚外,便非仲麟莫属。然章子厚官位太高,做告哀使必引人注目,更令辽人生轻我之心……”
    “原来……”范翔连忙跟着勒马,他此时总算知道,害自己的罪魁祸首是何人。
    “承平之时,要讲礼义诗书,否则出使难免辱国;但有事之时,却不能用书呆子出使。不过我方才有意试探,仲麟还是沉不住,亦算不上上佳之选……”潘照临毫不顾忌范翔的自尊心,他言下之意,分明是范翔亦不过是勉强凑合。范翔听得又是羞愧,又是苦笑不得,却见潘照临挥鞭指了指远出的一座亭子,道:“我给仲麟引荐一个人。你此行之使命,便是要设法将此人不动声色的引荐给辽主或他身边的重臣。”
    说罢,策马朝亭子那边跑去。
    范翔连忙吩咐了一下师团,驱马跟上。
    在亭子里面,有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和两个童仆,男子的衣饰很平常,但范翔早就留意到亭子外面的三匹高头大马——无论是在松漠庄,还是在雍王的马厮,如此高大的白马,都是很少见的。
    “在下柴远,见过范大人。”那男子见着范翔,连忙抱拳行礼。
    “柴远?”范翔感觉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但此时不及细想,便见潘照临挥手斥退那两个童仆,道:“仲麟需记住一事,柴远并非朝廷使节,与大宋并无半点关系。他不过是一个惟利是图之商人,为了一己之私利,才设法接近辽国君臣。是以,此事若令朝廷知道,连仲麟亦难免要受责难。”
    这种要求,未免强人所难。但范翔听得出来,潘照临并非是想征得他的同意,“但在下是**使辽,要不辱使命,没有大苏协助……”
    “仲麟若不怕回国后被问罪,尽管去找大苏,他身边有多少职方馆的官员,想必毋需我多说。何不干脆向朝廷拜表直接一点?”潘照临不待范翔说完,便毫不留情的讥讽道。
    但范翔此时去已顾不得潘照临的讥讽,急道:“然……”
    他才说得一个字,又被潘照临打断,“去找朴彦成。”
    “朴彦成?”范翔奇道。
    “便是朴彦成。”潘照临用一种很不耐烦的眼神望了范翔一眼,仿佛很不愿意与智力如此低下的人多说什么,“朴彦成一家,原是高丽顺王的人,王运做了高丽国王后,顺王的一些旧党,逃到了辽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些人在高丽国内,亦并非全无势力。朝廷为完全计,令朴彦成出使辽国,目的便是暗中接近这些人,并设法分化他们,操纵他们。若要将柴远荐给辽国君臣,上策便是通过这些高丽人。”
    范翔这才放下心来,他没有再问朴彦成身边为何没有职方馆的人监视——毫无疑问,朴彦成一定在职方馆也有份薪俸。但他心里面又冒出一个疑问来……
    “你到了辽国,要谨防辽国通事局。”潘照临没有容他多问,回头瞥了柴远一眼,便出了亭子,上马离去。范翔看了看柴远,又看了看潘照临的背影,终于忍不住,苦笑出来。
    将柴远介绍给范翔之后,潘照临便策马往陈桥门回城。此时,陈桥门前,依然是一片肃穆之色。把守城门的兵吏都戴着孝,数量却比平日多了一倍还不止,对出入城门的人,盘查亦十分严格。潘照临不由得摇了摇头,轻轻叹了气。在往年这个时候,因为是灯节,便是各外城门上,也会张灯结彩,但今年的灯节,却早已名不副实了。
    先皇帝赵顼升遐,举国同哀,开封府在天子脚下,自然更不能马虎,忭京城昨日便已经满城戴孝——这些对忭京百姓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二十余年间,算是赵顼,许多百姓已经经历了三个皇帝的去逝。真正令得整个忭京如临大敌,百姓惶恐不安的,是八日晚上的石得一之乱。
    当晚的变乱,前后不过两个时辰就被平定,对坊市也几乎未造成任何损害,事变之时,除了内城与新城城北的一些居民有所察觉,大部分市民都一无所知。然而,在叛乱平定后,他波及的范围,却让忭京城数以千户的人家都忐忑难安。石得一等主谋,的确皆已死于平乱之中,但涉及叛乱的却包括整个**司和部分班直。这些人,尤其是**司兵吏,多数都是开封本地人!
    便是昨日,亦即九日清晨,首相司马光在福宁殿灵前宣读先帝遗制,太子继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朱妃为太妃。紧接着,便又下令,以殿前副都指挥使燕达守宿内东门外,以仁多保忠、杨士芳、田烈武守宿福宁殿外,另又分遣武臣增兵防守军器库,以及宫城、内城、外城诸门,并暂时令李向安等内侍,接管**司事务。
    自大宋立国以来,新帝即位,增兵宿卫,这是“祖宗惯例”。但特意以殿前副都指挥使燕达守宿内东门外,却是不同寻常——因为按照礼仪,臣子前往福宁殿,宰臣和百官是走垂拱门,而亲王宗室则是走内东门!
    潘照临知道这燕达亦算是熙宁朝名将,他西军出身,在熙宁初年与西夏、西蕃的战争,曾经屡立奇勋,但因为赵顼认为他忠实可信,从军制改革起便将他调任三衙,从此便一直在京师,他没能赶上伐夏之役,自熙宁中后期起,于战功上反而并不显赫了,但此公仕途上却一帆风顺,竟一直升到殿前副都指挥使,乃是大行皇帝的亲信,在军中又素有威信,令他宿卫内东门之外,其意自是在于警告诸亲王宗室。
    ……
    目录
    第十四章 两河百郡宋山川
    第十五章 天机云锦用在我
    第十六章 莫嗟身世浑无事
    第十七章 安汉当年一触龙
    第十八章 封疆尽是春秋国
    第十九章 黄金错刀白玉装
    内录 两朝国史·邺世家一
    附录 新宋·风俗志
    编辑推荐语
    他将那个时代描写得如此真实,以至于我的确认真想了很久,历史是否真有可能那样发展? ——《昆仑》、《沧海》作者 凤歌 我们站在已知历史的前面,可是作者试图为我们描绘可能存在的历史的背面。 ——《诛仙》作者 萧鼎 小说将读者带到曾经繁华的宋朝,带着读者去探询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 ——《中华再起》作者 中华杨 毫无疑问,这是近来难得一见的具有思想性的历史架空小说! ——《搜神记》作者 树下野狐 这部小说用娴熟的文笔、严谨的思维以及深厚的文学、历史功底展现了爱乎真实的“历史”。 ——《佣兵天下》作者 说不得大师 在历史小说中,这是真正的梦幻之作,让人激动得难以自持! ——《天意》作者 钱莉芳 上临星斗三千丈,下瞰燕云十六州!怀换先贤一百年的光复夙梦,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靖平西北的喧哗兵乱,扶定东南的繁琐之难,重建王朝的纲常礼赞与精兵利剑——跨过黄河,直取幽燕!帝国由此涅槃!
    《新宋》完结册进入***!*疯狂的集体阅读狂欢即将来临!高潮华丽上演前的*后准备!向阿越致敬!**届中国网络原创作家风云榜获奖作家!

    新宋III·燕云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