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快速表达与思考
本书将设计思维与表现结合起来讨论,强调表达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及对各种“关系”的处理。环艺设计快速表达成果是设计思维外化的表现,是设计思想交流的媒介与载体。设计师通过与表达成果反复地交流完善了设计作品,探讨了设计的多种可行性,并且激发了设计师新的思维模式与思考方法。
**节 快速表达与思考的关系
环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类别,要求有缜密的思维与良好的思考方式。构思的表达在环艺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徒手快速表现图不但是表达设计构想的成果图样,更有助于设计师在构思过程中激发想象和进行思维判断。如何把构想表达得准确而生动,如何把设计过程和设计表达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必须掌握的。本书基于对思维与表达的密切关系的考虑,并不孤立地讨论表现技巧的运用方法,而是强调徒手画在完善和发展设计构思方面的多种技能和方法。
本书将设计思维与表现结合起来讨论,强调表达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及对各种“关系”,如光影关系、色彩与材料关系、空间性质与表达技巧关系,等等的处理,以协助设计师把设计思维同表现结合起来思考、训练,从而有效地运用表现技法,合理地选用表达手段,引导、辅助、推动自己的设计思维,进而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
设计思维的快速表达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表达的各种形式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萌发的*直接、*自然、*便捷和*经济的思维表现形式。它可以在设计师的抽象思维和具象表达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流反馈,使设计师有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设计的快速表达方式也是培养设计师对于形态的分析、理解和表现的很好的方法,它是培养设计师艺术修养和技巧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2)快速表达也是设计师提高交流效率的有效工具。快速手绘不仅是设计师与客户沟通和交流的有效工具,而且,由于这些快速表达手段往往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当客户看到设计师快速表达时,能够很容易地掌握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与设计倾向,也比较容易就主要问题作出相应的反应,不会受表现的细枝末节的干扰���另外,在客户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快速表达成果的可变动性能够使设计师当即对其进行修改,把交流成果表现其上,从而得到直接而快速的反馈。
环艺设计快速表达的目的是为了把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成果通过图形或实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交流。这种交流包含在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中。
一方面,它发生在设计师与客户之间。设计师通过表达成果来阐释自己的设计思想,从而把设计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客户。一般来说,这方面的交流带有一定的成果呈现的成分。当然,客户对设计师的设计成果作出回应时所进行的图面表达也应该包含在里面。
另一方面,它包含在设计师团队,以及设计师的自我交流中。这一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内部的设计思考过程。此时的环艺设计快速表达成果是设计思维外化的表现,是设计思想交流的媒介与载体。设计师通过与表达成果反复地交流完善了设计作品,探讨了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以及激发设计师更新的思维模式与思考方法。
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中,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设计本身的意义更为巨大,它直接对设计思考的实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诠释
设计思考通过快速表达进行诠释。快速表达与思考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即设计师与快速表达成果的交流。作为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快速表达的**个作用就是诠释设计思维。
在快速表达中对设计思维诠释的目的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完整地复制设计的方方面面。在诠释设计思维的过程中,是有所筛选和变化的。这种变化包括在表达那些思维的过程中对对象信息的增减,其中既有有意识的设计,也有无意识的误差,还包括不同设计者个人的习惯(包括绘图习惯、思维习惯)所引发的一些变化。
通过快速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思维的诠释有很重要的优势。首先,通过快速表达能使头脑中现有的思考具象化,把它转化成为可以直接感受的视觉方式,为下一步的设计思考提供具体的视觉材料;其次,在快速表达中将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欣喜,以及意外的发现,它们将带来新的设计思考与可能性;再次,视觉的、触觉的、听觉的共同感知使设计的思考具有一种及时的特点,设计师能够在当下对这些可感知的设计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后,当思维转变成可观、可感的客观形体时,就具有了与他人分享的基础,因为脑子里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是看不见的。
2.分析
通过对快速表达成果的思考加以分析,对快速表达成果中体现出来的设计问题加以考虑,并在设计思维中作出相应的反应。
3.生成
在前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下生成*终的设计成果。快速表达的成果*终促成了设计的完成,也呈现了设计的*终面貌。
小结
本节介绍了快速表达与思考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表达与思考相互促进、相互交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培养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观念,避免设计表达与设计思考各自为政的情况。*后介绍了通过快速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思维诠释的优势。
思考与练习
1.快速表达与思考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2.环艺设计快速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3.快速表达与思考之间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节 快速表达与思考的过程
快速表达成果的潜力存在于从大脑到表达成果,然后再回到大脑的往返循环的信息交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的运动次数越多,那么设计思考的完备程度就越高。
一、快速表达与思考的过程
1.从思考到表达
快速表达与思考过程的**步是把头脑中*初步的设想表达出来,也就是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此时的设计表达成果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倾向。
1)形式抽象化
从思考到表达过程中体现出了—种形式的抽象化。所谓形式的抽象化是指表达成果是对结构、秩序、机制的提取,即将表达对象中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属性提取出来,屏蔽其他次要屙性,进而显示出提取内容的存在状态,或某种组织关系。由于设计师是提取者,所以提取的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设计思考的表达既包含了基于表达对象的客观性,也包含了人选择的主观性。基于这两点,快速表达成果体现了充满可能的暗示,是具有明显可变性的表达。在抽象的形式表达中能够到的信息不是明确而单一的,人们一定能够识别出有异于*初的思考的、其他的可能性。快速表达的抽象性特征使其抛弃了—般的设计表现中线性的方式,而具有一种网络状的发展方式,它孕育了各种新形式得以发生的机会,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2)关系明确化
快速表达通过制作客观而清晰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设计思考中的各种关系。在对思考成果进行表现时,基于前面形式抽象化的原则,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细节的表现上面,而应该把*重要的部分(体块关系、空间关系、重要的材质关系,等等)作为表现的**。在这些关系的表现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关系图解。关系图解是一种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设计关系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在于对设计关系中*重要的因素进行阐释、进一步明确这些在头脑中还混沌不清的设计关系。
在以往的设计表达中,一张逼真**的表现图或是一个完整漂亮的模型将成为设计的*终目的。但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快速表达成果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两种倾向,与以往的表达方式有区别,它是思考的辅助手段,能为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空间。
2.从表达到思考
设计师经历了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后应该重新回到思考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总结、修正、拓展。总结呼应了上一阶段的成果;修正是把总结的成果不断地体现在快速表达中,这一过程是多次反复的:拓展则挖掘出设计思维中新的可能性,它能给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1)总结
经过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我们得到了初步的快速表达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仅仅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暂时性成果显然是不**的,这些不够**的因素或是未经考虑的部分都将是下一步设计得以推进和完善的基础,应该把这些因素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2)修正
快速表达的修正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它甚至比*终得出的成果要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针对快速表达对上一步总结出来的各种新思路进行重新思考,并反映在快速表达成果中。这一步骤不但是对快速表达成果本身的改动,更是对前面的方案思考的更正,只不过这个更正以更为具体的方式体现在了表达上面。我们前面强调的表达形式的抽象化就是为了使表达成果具有变动的可能性,为后面多次的修改提供可能。在方案仍然处于探索期的时候,快速表达就不应该过度地关注*终呈现出来的成果,也不应该惧怕因为修正带来的粗糙效果,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设计关系的阐述上。
3)拓展
在模型表达中,常常出现与原来的思路不同的情况,例如不规则的弯曲、多出的部件、未修剪掉的边缘、重叠的部件、无意识的偏移。这些效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模型的粗糙工艺,或是模型的未完成状态,甚至是无意的破坏。这些常常被看做是意外的情况,事实上有时具有意想不到的价值,所以不应该忽略这些因意外而产生的新的思路。我们总是很容易在模型完成的阶段把原先存在于模型中的那些思想正常化和规则化,也习惯性地按照原先的思路而不是模型提供给我们的思路去指导方案的发展,结果就是丧失了许多有趣和有意义的想法。
试着去采纳和接受这些因为模型的制作才激发出来的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摆脱原来固执的想法,并拓展出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新信息的加入或许会比预想的效果更出色。对偶然事件的利用有时甚至能够使模型脱离原来的主题思路,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对于意外情况所做出的思路调整的前提是这些意外能够产生出优于原先的工作方案,或者对原先的工作方案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在模型研讨的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模型的方式去思考。
3.再从思考到表达
经过反复的重新思考,设计得到了新的想法和方案优化的可能性。完善后的设计思考*终还是要反映在表达上面。此时的表达可能是设计方案*终呈现出来的成果,也可能是其中不断反复的过程中的一环,直到设计方案令人满意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