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物理条件和工程特性是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用来描述土的物理特性的术语有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孔隙比、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稠度指数、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这些术语中,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级配曲线、含水量、不均匀系数、孔隙比、液限和塑性指数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地基土中的应力;级配曲线和不均匀系数是粗粒土分类的依据;工程中频繁地应用孔隙比来估算由于上部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液限和塑性指数是细粒土分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1 土的形成
土木工程领域,土是指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是地球表面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即风化作用)破碎后,形成的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颗粒。这些颗粒受各种自然力作用,在各种不同自然环境中堆积下来,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土。堆积下来的土,在很长的地质年代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压密、岩化*终又形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或变质岩。在自然界中,岩石不断风化破碎形成土,土又不断压密、岩化而变成岩石,不断循环。
目前,工程上遇到的大多数土都是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全新世和更新世两类(见表1—1—1),其中在人类文化期以来所沉积的土称为新近代沉积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