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习性
动物的生物学习性是指分类地位、解剖学特征、繁殖与生理特点及行为习性和食性等。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研究了解其特性对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地**疾病均有重要的意义。
**节 鹿
鹿(Deer)在分类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动物。鹿科分为鹿亚科、白唇鹿亚科、毛冠鹿亚科和獐亚科。分布于我国的鹿科动物分为9属15种,即豚鹿、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泽鹿(坡鹿)、麇鹿、狍、驼鹿、驯鹿、黑鹿、小鹿、赤鹿、毛冠鹿和獐(河鹿)。
我国养鹿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鹿茸,凡是生产的鹿茸有**价值的鹿称为茸用鹿或茸鹿。现已驯养的茸鹿主要为梅花鹿、马鹿、水鹿、海南坡鹿和白唇鹿等。
鹿的共同体型特征为耳大直立、颈细长、尾短、四肢长、悬蹄小、公鹿有角、母鹿无角等。
鹿的解剖结构与其他反刍动物大体相似,不同之处是2-9肋骨与软骨的连接是靠关节结合,胸骨柄和胸骨体之间也有关节。鹿的后肢肌肉发达,蹬力大,善于弹跳。鹿上颌无切齿,齿式为0.1.3.3/4.0.3.3,共32-34枚。无胆囊,肝管较粗大,胆汁直接人总胆管,总胆管以乳头开口于幽门下十二指肠14-15cm处的肠壁。公鹿成长至一定年龄(梅花鹿8-10月龄,水鹿约10月龄)在额顶两侧长出初角茸,至第二年4月脱盘,经50d左右长成二杠茸,经70d左右长成三叉茸。公梅花鹿第1年收初角茸,从第二年起每年可收二杠或三叉茸。马鹿每年从脱盘起经80d左右收叉茸。公鹿的生茸期为10-15年。野生公鹿因不收茸,茸角逐渐钙化变硬,表皮剥落成为硬角,每年脱换一次,并在每年4-8月中旬长茸。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河北兴隆,山东、山西太原、四川红原、江苏太湖、镇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广西、广东等地。过去在中国分布很广,后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展和长期滥捕乱猎,野生的梅花鹿日渐**,河北、山西等地已绝迹。现在许多地方由圈养发展到成群牧养,鹿的数量和鹿茸产量均有增加。野生梅花鹿已被中国政府定为**级保护动物,严禁猎取。梅花鹿体型中等,体重100-150kg,肩高1.3-1.4m。主蹄狭长。毛色鲜艳,冬毛厚密呈栗棕色且有绒毛,白斑不明显。夏毛薄而无绒毛,呈红棕色,有明显白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