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的作战力量
“陆战队员——精英、骄傲”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的招募宣传口号,在这之前的越战期间是“我们不向你承诺一座玫瑰花园”,后来是“少数的**战士”。这些口号会让陆战队员们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精英,让他们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陆战队,如果其他人能做到的话,就应该像他们这么**。加入的标准是很高的:明确的动机、体格健壮、聪明、忠诚、勇敢。门槛不能降低,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一支独特的作战部队,其成员也应该是独特的。
当今,拥有海军陆战队的武装力量很多,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配置和使命较为独特。虽然其他**也有陆战队,但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小股海上分队或单纯的登陆战先头部队,而美国海军陆战队自1914年以来,就已经是一支三位一体的独立武装力量:拥有自己的地面、海洋、空中攻击力量,开展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攻击任务,陆海空高度协同,是一支以海权为支撑进行进攻作战的机器。
美国海军陆战队其作战单位——特遣部队,由陆战队远征军(MEFs)、陆战队远征旅(MEBs)和陆战队远征分队(MEUs)三部分组成,也被称为陆战队陆空特遣部队(MAGTFs)。陆空特遣部队拥有多种技能,对战场上变化的形势能灵活应对并迅速适应,这是取胜的一个必要条件。
陆战队远征军大约有20000到90000名陆战队员,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主战场上的战役任务;远征旅大约有3000到20000名陆战队员,主要是应对危机和小规模的紧急任务;远征分队是一个营级规模的加强型作战单位,具有特别行动能力(SOC),可以执行紧急的救援任务并维持特定区域的和平与稳定;特殊目的陆战队陆空特遣部队(SPMAGTF)是为了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比如:人道帮扶、灾难救援、维和或地域性演习而组建的,包括舰队反恐**小组(FASTs)和生化事件反应部队(CBIRFs),可以在一接到通知后迅速作出反应,并达到任务要求。
在拿破仑时代,“兵团”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师组成的大规模部队,具有支援力量和后勤力量。二战以来,和陆战队相关联的“兵团”指的是有两个或更多的陆战队步兵师以及目标明确的空中力量组成的专业化军事单位。一般情况下,三个陆战队师,每个师大约有25000名士兵,由一名少将指挥,即组成一个兵团;三个兵团组成一支军队,由一名中将指挥。现在的美国陆战队兵团有能力调动3个陆战队远征军,这些远征军联合步兵师和空中力量,再加上工兵、炮兵部队、装甲部队以及其他支援部队,高度合成化是美国陆战队兵团的优势所在,其具有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陆战队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使命以及其作为一支快速打击力量,能够通过两栖登陆滩头阵地进入敌方领土或是对内陆目标进行空中垂直打击或者两者结合。在以前被称作“海上行动演习”(OMFTS)的任务,现在称之为“远征作战行动”(EMW),该任务是由海军离岸火炮和低空轰炸与扫射进行支援。
这些战略思想得以有效发挥作用是源于陆战队的信条:“每一位陆战队员都是步枪手。”
即使是提供低空支援的陆战队飞行员也完全知道步兵的状况和需求,因为他们在进行飞行训练之前,要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Quantico)的基础训练学校进行步兵训练和射击训练。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其他**的军队都没有这样的要求。
当陆战队员身处不同的陆海空交战环境中,他们能迅速应对任何处境,正因如此,“形势在掌握之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已是老生常谈。
传统
海军陆战队一直积极地维护和保持其传统。一些特别的场合,如每年11月10号的陆战队生日舞会和较正式的集体聚餐,这些传统仪式保存了陆战队的精华和精神,庆祝其光荣的过去,并提醒陆战队员自己来自何处以及为何是***的。
陆战队的精神
陆战队的精神,即统一的能激起热情、奉献和坚定的重视团队荣誉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品质,却是一种强大的能激发无比的忠诚和英勇行为的力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精神建立于辉煌的传统基础之上并赖以持续,因其辉煌的传统来自于不计其数的艰苦奋战和胜利。这种精神在整个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和白下而上都是如此,每一位身穿陆战队制服的成员都具有这种精神。无论其军衔、工作性质如何,到处都是这种精神甚至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精神会延续一生,在退休后还能保持同在服役时一样的气势。“一日为陆战队员,终生为陆战队员”绝不是一句空谈。
坚定的个人自豪感、部队自豪感以及为国服役的自豪感——陆战队的精神,自始至终不会改变,从新兵训练营到军官基础训练学校都是如此。这不是靠说教灌输的思想,这种精神是个人在经历了严酷考验、艰难地达到被认可为陆战队员这一目标过程中,形成并显示出来的——是以海军陆战队之名的,而不是以个人之名的。这种训练磨炼出了荣誉感、勇气和承诺,培养了专业化能力、领导能力以及陆战队员坚定的无所不能的信心。陆战队员看到别人就如同看到自己,就知道其他人和自己一样**,在情况危急时能担当大任。每一位队员都明白无论他们遭遇何种敌人,身边的队友都会与他并肩共同抗敌。陆战队员决不投降,他们也不会将伤亡者丢在战场不管。他们的战斗精神令敌人心惊胆战。
即使在晚年,两位前陆战队员相遇时也会凭直觉判断出对方品性如何。他们之间有一种友情,一种永恒的“兄弟情义”,正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五世》中的亨利国王在阿金库尔战役之前告诫他的手下:“我们人虽少却幸福,我们有兄弟之情。今天愿意与我一起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人就是我的兄弟。”
座右铭和称号
自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确定建立大陆海军陆战队起,陆战队兴起各种座右铭和格言,包括印在有盘绕的响尾蛇旗帜上的“别惹我”;在联邦时期,是拉丁语的“英勇”,印在陆战队员高高的军帽的黄铜牌上;Per Marem,Per Terram(经常被误拼写作Per Mar,per Terram),是拉丁语,其意思为“人海上地”,是与墨西哥交战时所用座右铭;此外还用过“前进的黎波里海岸”作为座右铭。
在美国内战后,一些“专家们”提议撤销陆战队或将其并人陆军,而一些曾与陆战队员并肩战斗或指挥过陆战队两栖作战的海军**将领们挺身相救。他们给**和国会发去连珠炮似的信件,力证陆战队员的职业能力和英勇精神,称其为“我们永远忠诚的陆战队员”。这一描述沿用下来,演变成拉丁语Semper Fidelis,意为“永远忠诚”,并于1883年被海军陆战队采纳为官方座右铭。该标语在1867年时就以纹章装饰在陆战队员头盔上的老鹰衔着的缎带上。这一标语既通用作打招呼致意,也用作辞别语。口语中通常简化为Semper Fi。
除这些座右铭外,陆战队员还获得众多绰号。其中之一就是因为19世纪初,陆战队员用一种皮革做成的高领子,套在军装外面,在战斗中以保护脖子,于是海军陆战队员得此形象外号“皮领圈”。在美西战争时,海军陆战队员率先在马尼拉和古巴的地面作战,于是获“先发制人”的绰号。
一战时期,陆战队员一度被称为“恶狗”,这一绰号据推测是德国人撰造出来的,陆战队员在战场上的凶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送此绰号。然而德国人不是这样称呼他们的,因此,一个拼写有误的德语表达式Teufel Hunden(应为Teufelsunde)便错误地产生了。二战时期一位海军陆战队上校学了一些中文,采用“Gung ho”(work together,意为‘同心协力’)作为教导队员的口号。那些服役时间超长的陆战队员被称为“老兵团”。
其他兵种曾经还轻蔑地称海军陆战队员“罐子头”,这主要是描述陆战队员剪得很短的头发(陆战队员很喜欢剪成这种发型,不仅因为这符合军队的形象,而且这种发型在战场上尤其是要带头盔时非常实用)。
1952年朝鲜战争时美国国会正式确定海军陆战队的使命,“一支准备就绪的军队”这一描述集中体现了当时海军陆战队的角色。基于其在波斯湾战争和随后在全球热点地区随时待命及作战表现,近来海军陆战队逐渐被认定为美国的“911准备就绪的待命部队”。
海军陆战队赞歌
传统的美国海军战队赞歌是在美国内战后出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