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特有的专门技术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人们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同时代运用不同的计算工具,在会计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手工会计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会计人员主要运用算盘、计算器及纸质单据等形式进行会计业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
**节 会计电算化及其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机械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将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门融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延伸和完善,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加以归纳。
(一)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角度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主要由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关人员、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会计规范等组成。
1.人员
人员���指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关人员,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系统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凭证填制审核人员和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等。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系统管理员是系统*高权限管理者,主要进行建账、增加操作员、确定操作员的权限以及数据的引入和输出工作。
会计主管又称为账套主管,主要职能是管理已经建立的有关账务信息。
系统开发人员是指进行财务软件系统开发的人员。一般说来,只有较大的集团企业才涉及系统开发人员,一般的中小企业不涉及系统开发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是在财务软件系统出现软硬件故障时进行及时维护处理的人员。
凭证填制审核人员是指进行凭证制单和审核的相关会计人员,主要进行的是日常会计凭证业务处理工作,凭证制单与审核的权限不能是同一人。
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的职能是保存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电算化会计档案除了包括备份到磁性介质中的数据外,还包括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
2.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进行会计电算化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各种电子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其中,输入设备有键盘、扫描仪、鼠标和语音录入装置等;存储设备有硬盘、光盘和U盘等;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显示器等。
3.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而应用软件则是指提供某种特定功能的软件,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使用的财务软件就是一种应用软件,它主要进行财务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4.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指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运行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和依据。
(二)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分析
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阶段。
1.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个阶段,在该阶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初始化设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通过会计核算电算化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动态化。
(1)初始化设置。初始化设置是进行会计工作之前的准备,主要包括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成本核算方法、操作人员权限管理、会计科目设置、辅助核算设置、初始余额装入以及自动转账分录定义等。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财务软件凭证模块中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并进行记账凭证的汇总和查询。
(3)登记会计账簿。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数据登记进入总账、明细账等相关会计账簿,方便账簿数据的及时打印输出。
(4)成本计算。在财务软件中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利用账簿记录中的材料、工资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5)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用户可以根据已经定义的报表格式和取数公式自动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
2.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基础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借助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帮助会计管理人员合理进行筹措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以及编制财务计划等工作,从而辅助管理者的投资、筹资、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
3.会计决策电算化
在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核算管理数据和其他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各种决策模型,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管理者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决策方案。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业务中,使财务人员摆脱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统计、汇总等工作,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管理与决策之中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具有会计科目代码化、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会计数据传输介质化、会计数据保存磁性化及内部控制程序化等特点。
二、会计电算化钓意义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数据几乎全靠人工操作,这种低速度、低效率的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引发了高的差错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除了需要手工输入的原始数据外,其余大量的会计数据加工、整理、处理工作均由计算机利用其数据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以及借贷方平衡逻辑校验等功能,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从而将会计人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二)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在系统性、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条件下经济管理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统计、分类、汇总,并实时输出,还可以迅速利用网络系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一个相关部门,方便经营者及时掌握企业自身经济活动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关会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进行学历教育,使其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解决手工操作中不规范和易疏漏的问题,还可进一步促进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促进会计职能转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工作,针对本单位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决策,从而转变会计职能,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五)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发展。推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不仅是核算工具、会计数据处理手段和会计信息载体的改变,还必然会对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推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六)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为了在国内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才能带动和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