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涂料组成和使用方法
1.1 涂料简史
据确信报道,原始人在大约25000年前制作出了*早的涂料。他们是猎人和穴居野人,或许由于受到岩石洞壁的启示,他们描绘所猎得动物的外形而且加���着色。他们可能认为创作这些图像能够增强其捕猎的能力。
对阿尔塔米拉(西班牙)和拉斯科(法国)的岩洞壁画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旧石器时代的美术家所用的主要颜料是以氧化铁和氧化锰为基础的。这些物质为已经发现的大多数岩洞壁画提供三种基本色彩,即黑、红、黄以及中间色调。炭来自烧过的木头,黄色来自碳酸铁,可能也使用白垩。使人惊异的是,在拉斯科壁画中没有发现白色颜料(现今*普遍使用的颜料)的痕迹,该处岩石的天然颜色被作为浅色的背景。但非洲的史前绘画有白色颜料。
用捣棒和研钵可将这些天然颜料磨成细粉。随着此类用颜料着色物品的发现,自然联想到凹陷的石块被用作研钵,骨头被用作捣棒。粉末状颜料可能与水、骨髓、动物脂肪、蛋白或植物糖混合成为涂料。他们用手指“轻搽”,或用毛发、兽皮、藓类植物粗制的团块或刷子施涂。岩洞壁画位于洞穴深处,后来洞穴封闭,壁画得以幸存下来。这些壁画耐久性极差,用的基料只是使壁画能够在洞穴壁上粘住罢了。
大约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600年时期,埃及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展了涂料制作技艺,研制出了许多彩色颜料,包括天青石蓝(硅酸钠一硫化钠混合晶体)和铜蓝(在化学上与铜绿相似)。在这一时期,红色和黄色赭石(氧化铁)、黄色的雌黄(三硫化二砷)、孔雀绿(碱式碳酸铜)、灯黑以及白色石膏(硫酸钙)都开始使用。**个合成颜料,现在的名称为“埃及蓝”,它是在5000年前产生的,用石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和硅石在830。C以上的温度煅烧而成。埃及人还研制出了*早的色淀类颜料,使可溶性有机染料沉淀到无机物基质上,再用化学方法将它们“固定”,使之成为不溶性化合物。*早的色淀类颜料是从茜草属植物的根得到红色染料。现在除了用作绘画颜料(茜素玫瑰红)外,已经不再使用,因为它在日光照射下褪色太快,被茜素取代。但色淀类颜料至今仍然是颜料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此时已经使用红丹作为木材的防腐涂料,但后来罗马人使用更加广泛。所用的树胶几乎都是天然树脂,当时还不知道用熔融的石蜡作为溶剂。虽然知道当时已有亚麻子油和其他干性油,但没有证据表明其已经在涂料中使用。
公元前600年到公元400年时期,希腊人和罗马人很重视涂料对物体的防腐和装饰作用。这时期采用了掺入干性油的清漆。然而直到13世纪,欧洲才开始认识到干性油保护作用的重要性。中世纪的许多绘画,特别是木料上的绘画,都用清漆来保护。清漆是将合适的树脂溶于热的亚麻子油、大麻子油或核桃油中而制得,所有的这些油往往随时间而变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