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都昌阳峰方言研究
QQ��询:
有路璐璐:

都昌阳峰方言研究

  • 作者:卢继芳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28215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 页数:259
  • 定价:¥2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现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中,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并列为汉语两大方言区,不过由于他们不公地域相边,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特点也多有交叉点,所以,这两大方言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焦点。 《客赣方言研究系列丛书》就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材料,对此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验证。 本书的研究**选择了都昌方言。
    文章节选
    **章 概说
    一 都昌县阳峰乡地理、居民与历史沿革
    都昌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60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鄱阳县接壤;南濒鄱阳湖,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蚕豆湖洲,与鄱阳、余干、南昌、新建4县交界;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星子2县隔水相邻;北依武山,北界屏峰河、芦塘涧、武山鹅公凸、卸衣岭、双尖山,与湖口、彭泽2县毗连。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2669.5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6%。
    都昌地域历史渊源久远。夏、商、周为古扬州域,春秋战国为楚、吴地,属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番县隶九江郡。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番县隶九江国九江郡。四年(前203年)隶淮南国。六年(前201年)析番县地立邾阳县,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乡泗山境),隶淮南国豫章郡。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隶淮南郡。十二年(前168年)复隶淮南国。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隶九江郡。平帝元始元年(1年)隶扬州刺史部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分豫章置鄱阳郡,邾阳县隶鄱阳郡。永安元年(304年)改隶江州寻阳郡。
    ……
    目录
    《客赣方言研究系列丛书》序
    **章 概说
    一 都昌县阳峰乡地理、居民与历史沿革
    二 关于都昌方言的研究
    三 都昌方言内部差异
    四 本书所用音标符号
    第二章 语音
    一 都昌县阳峰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韵调系统
    (二)声韵调配合关系
    二 阳峰方言的语音变化
    (一)语音类化
    (二)两字组连读变调
    (三)受语法结构影响的轻重音结构
    (四)文白异读
    三 阳峰方言的同音字汇
    四 阳峰音系与北京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五 阳峰音与中古音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第三章 词汇
    一 阳峰方言词汇特征
    (一)构词特点
    (二)词语意义差异
    (三)构词的理据
    二 阳峰方言的分类词汇表
    (一)天文
    (二)地理
    (三)时节 时间
    (四)农业
    (五)植物
    (六)动物
    (七)房舍
    (八)器具用品
    (九)称谓
    (十)身体
    (十一)**
    (十二)衣服穿戴
    (十三)饮食
    (十四)红白大事
    (十五)日常生活
    (十六)讼事等
    (十七)交际
    (十八)商业交通
    (十九)文化教育
    (二十)文娱体育
    (二十一)动作
    (二十二)形容修饰
    (二十三)位置方向
    (二十四)代词
    (二十五)副介连词
    (二十六)数量词
    (二十七)附加成分
    第四章 语法
    一 阳峰方言的词法特点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四)代词
    (五)数量词
    (六)语气词
    二 阳峰方言的句法特点
    (一)程度表示法
    (二)补语表示法
    (三)宾语的位置
    (四)常用句式
    (五)“名词+口得+单音节谓词”句
    (六)来去句
    第五章 阳峰方言标音举例
    一 语法例句
    二 儿歌
    三 谚语
    四 谜语
    五 歇后语
    六 婚俗祝辞
    七 民间故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