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由的标签,在这里,或那里,勇敢着
曹方不是**歌手,但她对自己的歌迷很自豪,“他们很特别,不是那种狂热的小孩子,他们的喜欢是成熟、理智、贴心的”,他们多半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可算做白领或小资;对艺术有着天然的兴趣,生活境遇良好,讲究品质:他们喜欢那些清新的小歌,除了曹方,Karen Ann、陈老师、自然卷、张悬也是他们的心头好。
成熟、稳定的受众群体对独立音乐厂牌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是有这份信心,曹方的工作室出品的**张EP也不敢喊出65元的高价,并采用网络****的销售方式,限发五千张。
2007年年底采访曹方时,我见到了这张《比天空还远》,设计精致,除了光盘还有很多非音乐作品:她积攒多年LOMO摄影作品,宝丽来明信片,还有长达二十页的创作笔记。这张EP展示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种弥散着文艺气息的生活方式,一些慵懒、缱绻、清新自由的气质——这正是让人着迷的。
可是在国r8的唱片��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销售模式是不是有点冒险?毕竟她不是超女,不是春晚或同一首歌的驻唱明星。没有了东家这棵大树罩着,从做唱片、到发行都要自己去费心去掏钱。曹方把这几天靠版税积攒下的钱都义无反顾地投了进去,她也明白,相比于港台的独立厂牌,内地的生存要更艰险些:除了推广费时费力外,在付费下载系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盗版也是很大的困扰。
幸运的是这次实验性的操作成功了,小众的力量不可小觑,这张EP连续一个月高居“**网”目销售排行榜的前十名,并很快告罄。这个无法屈从现实的姑娘,按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光着,让那些同样执著于自己梦想的创作人看到了希望。
大班音乐工作室规模很小,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忙负责企宣、销售等环节,一开始有点自娱自乐的性质,大家的状态都很放松。这也符合曹方个性,她喜欢在无压力的状态下创作。虽然小厂牌的前途并不明朗,但可以摆脱大公司的各种束缚,对创作反倒是件好事。她说创作上没法死磕,“我需要灵活、自由的状态,我不会逼迫自己完成作品,不会去熬夜,那样会很痛苦。”
“走”是她歌中*常有的姿态,她似乎总在走,“奔腾地走,向东走,向西走”。喜欢到处乱走的曹方会随身带着纸笔和录音设备,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等回到家,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翻开这些灵感的碎片,便细细编织一段段动听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
夏天去逛日坛公园时,她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在小山坡上非常认真地练习吹萨克斯,那一瞬间打动了她,让她感到人生是充满了可能和希望的,那刻她自然地哼出一段旋律,于是《夏末的萨克斯手》诞生了。
而《比天空还远》是在旅途中产生的。那段日子曹方的事业正处于停滞期,她不抱怨不声辩,而是轻松地踏上旅途。刚拿到驾照,便从北京驶向老家西双版纳。快到张家界的时候,遇到了一段很难走的路,好不容易上了高速,这时天空一下子在眼前舒展开来。她停车,专心仰望天空。她被天空的辽阔深深感染,于是“路途比天空更遥远,一个人会不会寂寞”这两句突然冒了出来。她连忙录了下来,这成了这首歌的引子。
一个人的旅途自由却寂寞,就像曹方选择的音乐之路,不过她乐在其中,“因为我需要和别人不一样,这就必须寂寞。”这次长途旅行后,她才发现存折空了,着急了一会,可是下一秒就被另一种充实感冲淡了,“因为我的心很干净,我的小城堡还在,这可能比我存折里多了100万要踏实得多。”她的话和她的音乐一样,有着安静却不微弱的力茧。
“我自由的标签,在这里或那里,勇敢着”,这是《遇见我》的歌词,自由是她的天性,虽然奔向自由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艰辛,但乐观的曹方相信“阳光会在下个路口遇见我”。
看似文静的曹方,会为了自由做些疯狂的小事。比如,当年为了音乐梦想,她就中止了大学学业,毅然北上。可能这次出逃是蓄谋已久的。十六岁之后她便在外求学,她并不喜欢各种严苛的制度和规律。像很多人一样,青春期积蓄的叛逆情绪在成人之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将出逃演变成事实。
就像一株热带雨林的植物,曹方需要新鲜的空气、自由的风。她不喜欢城市生活,痛恨灰蒙蒙的天空、脏空气、杂乱的建筑、拥挤的车辆、人群,“我可能是得了,‘人群恐惧症’,人挤人的地方会让我不舒服”,她尽量避免着出门,乐意做个宅女,一个人待着,看书、听歌、做手工,天气好的话便带着小狗铁锅去郊外散步爬山,一有时间就去旅行,也不管荷包是不是瘪了。
每次看到她在博客上晒些旅行图片,就羡慕得要命,那些静谧的云朵、清澈的蓝天,让人忍不住神游起来,YY远方,恨不得立马背起包踏上旅途。作为摄影达人,她随身带着佳能的IXUS800IS,还有LC-A和宝丽来,随手记录着路过的风景、过往的点滴。她*喜欢lomo相片那种褪色泛黄的质感,那些缥缈的光线,有点模糊的轮廓,像一场被时光漂洗适的青春过往,忧伤又残酷,如同她所喜欢的岩井俊二的电影。
家乡,那些童年旧事,则是光鲜美好的。那是个有着奇幻的热带景象的神秘土地,到处有生长旺盛的植物,年轻的女子穿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撑一把纸伞婀娜行走,热带雨林里藏着一个动物王国,那些大蟒蛇、大象、猴子都是可爱的朋友。“骑着大象结婚是*好的,又浪漫又有趣。”身在京城的曹方,幻想着未来的婚礼。
那里的人纯朴善良,“小时候走在路上,跑到一户不认识的人家,喊一声‘波陶、咩陶’(傣语爷爷奶奶的意思),就可以直接上楼去喝水,或到院子里摘果子。”上小学前她没有穿过任何凉鞋、球鞋,*多就是一踏板儿,撒着脚丫和小伙伴们到处乱跑、爬树,头顶永远有很蓝的天空。
西双版纳的生活记忆是曹方内心*宝贵的东西,现在她用写歌的方式去维护这片纯净的家园。那些动听的小歌是干净、舒适的,没有尘世的喧闹,没有烦乱的纠结,就连忧伤也是清清淡淡的,好像是梦里的吟唱,那里有大片草地,一个女生在那里荡着秋千、喃喃自语。
很早就知道曹方是个手工达人,见面时特想亲眼看看她的大作。她从大大的背包里魔术般地掏出了娃娃小C、布艺的相机套和限镜包,还有涂鸦的贴纸……简直就是多啦爱梦的口袋嘛。作为采访的一道公式化程序,我们互换了名片。天呢,连名片都那么好看,正面的照片是干净天空和小花,一个镂空的音符,背面的影像则是她手工缝制的ICY的厂牌标识,让人摩挲着爱不释手。
“照片就是我旅途中拍的照片,而这个音符,一个小工具就搞定了。”她从“神奇背包”里掏出一包美工剪刀,“这种剪刀小朋友的文具店就有卖”。看我兴趣正浓,她就拿着剪刀在我的名片上开工了。
她喜欢DIY,因为只要投入就会沉溺。她说DIY情结是出于自己的不**感:小时候父母离异,很多东西她都要烙上自己的印记,从小物件还是家居配件,至于音乐也是,她在打造自己的小世界。
音乐、旅行、拍照、DIY手工,都是生活乐趣所在。对她而言,好好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国外有种身份叫生活家,这就是我想要的身份,歌手只是暂时的,或许有**我不再出唱片,那时只唱歌给自己听”。
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听长辈说,那时我是一个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淘气包,常做些坏事,却让别人背黑锅。**淑女一点的表现就是尝欢做手工。和妈妈一起做衣服、娃娃,布偶……就成了每末末*快乐的必修课。那时喜欢往裁缝铺跑,为的是去搜罗各种好看的碎布,要是哪天得到一片特别完整的花色,就像得到了宝贝,会兴奋好久。童年的快乐真简单,四肢简单,头脑简单,容易满足。
对话
从小就学音乐吗?
没有怎么学。爸爸会拉小提琴,在我很小的时候也让我学。可是那时叛逆心重,没学几天就放弃了。高中时买了吉他,没有好好学过,弹得很一般。大学时我学的是英文,在一个外教的影响下,开始对一些国外的乐队有了兴趣。那时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虽然没有经过任何音乐训练,却能轻松地完成三度和声。后来就去参加大学生原创音乐比赛,获了奖。
得奖之后呢?
寒假的时候,小柯老师(是那个比赛的评委)说缺一个录音助理,问我要不要来打工?我考虑了三天,连学都退了,就去北京了。一开始就端茶倒水,打印谱子,帮歌手唱唱和音什么的。2001年那会儿,录音设备刚刚从模拟转换为数字录音,我就买了电脑,白天看录音师怎么录,晚上回家就在电脑上实践,慢慢就学会了。不过不是一年到头都有东西可以录的,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收入。于是我开始给别人写歌。
创作上有什么独门秘笈吗?
不喜欢用和弦套路,因为那会限制创作的灵感。在有想法的叫候,身边的吉他、贝司、电脑、钢琴、鼓、口琴……都会顺手拿来完善这个想法。我有**的“飞镖音乐”,就是用随意丢出的飞镖来给文字注上音符,再发展出旋律,《ICY是淑女》就是这样诞生的。
你的绘画和摄影的兴趣来自?
我的叔叔,他是个画家。我学过几年的素描、水彩。高中时因为功课紧便放弃了,画画逐渐便成了消遣生活的方式。摄影其实是绘画的延伸表达,只是更加方便、门槛也低些。
开始做独立音乐会遇到什么压力吗?
在国内做独立音乐很艰难,不只是“做音乐”那么简单。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独立厂牌或者独立音乐人都是一条战线的,一出来就是一拨人,形成了一股势力和风潮。但是在北京甚至整个内地,很多音乐人都是单打独斗,玩了两年就消失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