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
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产生,常常是通过对以往传统的突破达到的。而当它自身得以确立并广泛流传时,又会形成一些有待突破的框框。艺术风格的演变就是这样处于不断地破坏和建立、再破坏和再建立的进程中。
歌剧作曲家在戏剧天才梅塔斯塔西奥的脚本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歌剧风格,于18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这种歌剧有个堂而皇之的名字“正歌剧”(opera seria),按照原意可译为“严肃的歌剧”。脚本的结构均为三幕,每一幕都是由宣叙调和咏叹调的交替构成,偶尔有二重唱,合唱则相当少。①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英雄主义、为正义而牺牲是全剧的主要精神。故事中总会有两对恋人,他们受尽磨难的爱情是情节主线,在关键时刻总会出现一个心地高尚、富于同情心的权势人物,帮助他们战胜厄运,*终成为胜利者。在音乐方面,正歌剧的整体风格是端庄郑重的,精致华丽、通常采用“返始”(ABA三段体)结构的咏叹调占主导地位,主角大多是神话中的神灵或帝王,由演唱技艺高超的阉人歌手担任,他们可以任意为咏叹调加上自己拿手的华彩段落。宣叙调比较简单,常常只是略加夸张的朗诵,由羽管键琴或一件低音乐器作些伴奏。管弦乐的功用只限于烘托声乐,乐队规模不大。总的来说,很多正歌剧的音乐特别是咏叹调段落常常在自顾自地炫耀华丽的旋律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弃剧本内容和人物真实情感于不顾。
对这种已经僵化了的歌剧风格,很多人提出了改革的呼吁。一些人的出发点基于法国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提出来的“回归自然”精神,他们摒弃**文化的矫揉造作,提倡平民化的朴素、自然的音乐风格,并将歌剧主角改为普通人,将故事放在了日常生活环境中。佩尔戈莱西(G.B.Pergolesi,1710—1736)的喜歌剧《女仆做夫人》就是这种倾向的产物,它在1752年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歌剧团带到巴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喜歌剧之争”(详情见本章第二节)。这种诙谐朴素的新形式——喜歌剧——所表现出来的新气象,对于正歌剧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社会文化主体的变化——中产**逐步取代****——是正歌剧面临的严峻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