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年轻这点事
父亲下海经商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江南苏州。
阊门内吴趋里的一家挂着“唐记”招牌的酒馆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
父亲回忆说,这声哭声响起的一刹那,堂内顿时霞光四射,祥云缭绕,如梦如幻。他当时很是惊讶:莫非古书里的记载摊我身上了?
不知是他老人家被这哭声刺激后出现的幻觉还是真有此事,但目击证人只有他老人家一个,因此丝毫没有引起争议,也丝毫没有求证的可能。
他老人家恍惚的同时掐指一算,哇,好巧呢,正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以父亲给我取名唐寅,因为是家里的**胎,故字伯虎,又字子畏。
在我呱呱坠地四个多月以后,明孝宗朱祜樘也呱呱坠地了,能跟一代明君生在同一年是我莫大的荣幸,而他,也注定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听我父亲讲,我们唐家从我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阊门内吴趋里经商。
阊门一带是苏州城里*热闹的地方,我曾经作过一首《阊门即事》,描绘了当时的繁华: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请您不妨闭上眼睛,想象这繁华盛景,这繁华,我一直很留恋。 占据这样好的地理位置,父亲经营的唐记酒馆虽说不上财源广进,但也生意兴隆,经常有文人墨客、渔翁商贾等各色人等来店里喝酒聊天。有谈古论今的,有吟诗作对的,也有说李家长张家短的……
说起来我们唐家人丁不算兴旺,几代以来都是一脉单传,到了父亲才稍微有所改观,我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年轻的时候也读过一些书,也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几次科考名落孙山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儿。于是,无奈继承了祖业,下海经商了。
父亲喜欢风雅,表现有二:一是店内喜挂字画。二是喜交文人雅士。文人雅士来店里喝酒,不光结账时候给打折,父亲还喜欢主动上前嘘寒问暖,征询对酒菜质量有什么意见、建议等,谈得高兴了一拍桌子“这顿我请”,为此损失不少钱财。有失必有得,钱虽少赚了点,但是跟很多文人雅士结下了良好的友谊。
我与文徵明的初遇
文林先生是经常来唐记酒馆的文人之一,他是文天祥的后代,成化八年的进士。
从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称为科举考试。
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相当于市一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称秀才;乡试相当于省一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举人;会试是**级的,录取三百名,称为贡士;殿试是科举制***别的考试,就是皇帝或者由皇帝委派的大臣再对会试录取的贡士进行面试,共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出身”的称号,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可见,进士是***别殿试的录取者,级别相当高,中了进士以后便可以当官了。
文林原任太仆寺丞,太仆寺是**掌管马政的,马政并非是为**养马,而是遇到重大的祭祀活动、节庆或者接见比较重要的外宾的时候,负责掌管仪仗队秩序的。
仪仗队怎么排,怎么走,马队几匹,几匹马在前,几匹马在后,太后乘什么车、公主乘什么车等等,就是管这个事的。这差事好像平时也不是很忙的,因为皇帝也不是隔三差五就兴师动众出去走一圈,但是也不清闲,平时你要练吧,训马,训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命令就下来了,你等命令下来再练,晚了,等着杀头去吧。一旦拉出来遛遛,那可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在皇帝跟前当差,可都要把脑袋别剑裤腰带上的。
体力加上精神上的双重劳累,文林后来就累病了,便告老还乡了。
文林告老还乡以后如鱼得水,精神立刻矍铄了不少,病也好得差不多了。文林有一个儿子文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跟我是周岁的。文林每天教导儿子,结交文人雅士,忙得不亦乐乎。
他常来我家酒馆,跟我父亲交情很好,父亲很仰慕文林先生,经常在他面前把我叫过去,让我在他老人家面前露露脸。怎么也是当过官的,被训两句也挺光荣的。
文林先生常把他的儿子文徵明带到酒馆来玩,让我们发展友谊,我和文徵明果然是一拍即合,成了很好的朋友。
文徵明家世背景比我好,祖父开始就才华出众,到了父亲文林更升格成了官宦之家。
徵明这个人天生有点憨,比较内向,挺认死理儿的。但傻人有傻福,他师从名家: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吴宽、李应祯、沈周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徵明大器晚成,在书法、绘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就一个秀才,他也充分发挥认死理的性格,考到五十三岁,还没考取!可见,他的确不适合搞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