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颜色现象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冰河时期的先民们用天然的红褐色、黄色及黑色矿物颜料在洞窟的石壁上涂绘出野牛、鹿和马的形象,用多色的兽皮制衣服,用漂亮的羽毛作装饰品;石器时代人类已用草木的胶汁在日用陶瓷上描绘多彩的图案;黄帝时能够出五彩的衣服。运用自然物的色彩特质为人类服务是古人的文明与智慧的体现。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进行了**的色散实验,科学地揭示了色彩的客观本质。色彩不再是蓝天、白云、红花、绿叶、肌肤等的标记,而是光波的一种表现形式。
1.1 问题的提出
物质世界的光波作用于视觉系统后所形成的感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形象感觉;一类是颜色感觉。根据**标准GB/T5698—2001,颜色定义为“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空间属性以外的视觉特性”。因此,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后所产生一系列复杂生理和心理反应的综合效果。要产生颜色感觉,需要四个要素,即光源、物体、眼睛和大脑,四者缺一不可。颜色科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又包括光学、色度学、电子学、机械学、化工、印刷、纺织、通信等工程学科。印刷色彩学作为颜色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颜色产生机制与颜色现象、颜色定量描述与测量以及颜色印刷复制基础理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