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理论建构
在研究过程中,理论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问题分析的核心,在某种意
义上,也是研究的核心。单个经验的结果在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的远近,一个说太阳早晚冷中午热,所
以早晚远中午近,另一个说太阳早晚大中午小,所以早晚近中午远,各执一词,把
孑L夫子都难倒了,可见,有些矛盾是没法用日常的直接经验进行解释的。因此需
要一种建立在更为广阔基础上、更为系统的知识。例如牛顿的力学体系,可以精
确地计算物体的运动,即使推测1亿年的日食也几乎丝毫不差;达尔文以物种进
化和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把整个生物世界统括为一个有序的、有机的系
统,使得我们知道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相反,如果缺乏这种知识,研究的目光
就会被局限在研究者所分析���特定现象和问题上。这种知识就是理论。理论,
是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
用、原因或起源的)系统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变量、
定义与命题组成的。理论通过对变量间关系之陈述,来解释自然现象。
理论和研究是相互关联的。执行研究时,若不采用理论或无法明确说出理
论,易浪费时间去搜集无用的数据,且容易跌入思考模糊、逻辑错误和概念不精
确的陷阱,以致不易形成明确的研究议题。换言之,理论可以协助界定思考主题
的范围及方式,并提供概念、基本假定,引导关切重要的问题以及了解数据意义
的方法。
管理研究的目标就是:“从具体的组织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
正如波普尔所说:理论就是投向并且俘获我们叫做“世界”的网:理性阐释、解释
和掌握它,我们奋力地让网眼越来越小。这个过程就是研究。
但是,即使是再经典的理论,也会有它特定性和局限性的一面,也会有某一
天被修正甚至推翻的可能,因为新的经验、新的研究会调整、更新旧的知识体系,
新理论会替代旧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使得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一种
更广泛理论中的特例;基因学说的发展和化石证据的积累,使得达尔文进化论中
渐变的思想受到挑战,这样的事例充满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因此,我们的知
识体系——理论,也同样处在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过程中。
**节 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理论
理论(theory)是一个有着广泛含义的概念。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给理论下的定义是:“①由逻辑的或数学的
陈述所联结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
释;②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
可称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实际上,由于不同学者看重或强调理论的不同方面,因而给出的定义也
不同。
齐克蒙德(Zikmund)等人同意**条定义,认为理论是一系列连贯的一般
性命题,其作用是预测和理解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Zikmund,
2000)。有的学者比较强调理论是一组命题。比如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
理论“是指逻辑上相互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一组命题”。美籍华裔社会
学家林南也认为:“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
检验。”
第二条定义则较好地代表了众多社会学者对理论的认识。他们主要把理论
看成对经验现象的解释性陈述。比如,美国社会学家巴比认为:“理论是对与生
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也认
为:理论“是一个提出观念的过程,这些观念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事件如何以及为
什么发生。”
上述各种定义表明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①理论来自于实践经验;
②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③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因
此,可以对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概念作出如下定义:理论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
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风笑
天,2001)。这一定义指出,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世界
中我们所思考的事物。在实际研究中,人们所涉及的理论通常并不是前述**
种定义那样的理论,而更多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这些假设或
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多数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
推论而来,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 .
应该看到,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理论愈多——管理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愈多——就愈便于管理人
员在实际行为中作出更多的选择。并能对实践进行更多的反思,同时为理论视
角融入实际行为开辟道路(Foster,1986)。
二、理论的目的——解释
(一)解释的形式
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理论解释(theoretical explanation)是研究者提
出的关于概念关联的理论论述。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因果性解释(causal explanation):r建立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时间顺序、
关联、排除掉可能的替代原因。
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研究者使用一组相互关联的假定、概
念和关系,进行结构性解释,其**是明确指出形成这个互相牵连整体的基本部
分。结构性解释通常以隐喻或模拟代替因果陈述。结构性解释的类型包括:网
络理论(network theory)及功能论。
诠释性解释(interpretive explanation):目的是促进了解。研究者以特定的
社会脉络,来发现某项事件或做法的意义,由于每个人的行动决策都受到其主
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研究者必须去分辨个人的推理模式与看待事物的
观点。
(二)个案式和通则式的解释模式
有时候,我们试图详尽地解释某种情况。这种类型的因果推论,称为个案式
(idiographic)解释。当我们使用个案式解释时,会觉得完全了解案例之所以发
生的所有因素,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局限在个案上。也许对某个个案的解释
可以部分地应用到其他情况上,但我们的意图只是在于能够完全地解释某个案
例。比如,某个生产电视机的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是因为:①总经理太年轻,没
有经验;②碰上了黑白电视机市场不好;③企业1号生产线出故障了;④企业
生产工厂选址错误;⑤市场营销人员不足;⑥企业工人懒惰,等等。有了以上原
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营业绩不好了。
通则式(nomothetic)解释,即试图解释某一类状况或事物,而不是某个个
案;更进一步地说,这种解释很“经济”,只使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解释性因素;*
后,它只能解释部分,而不是全部。比如,①企业管理中,若日常建立项目团队,
则会提高管理效率;②国际跨国公司如果有很好的本地化经验,经营业绩通常
较好;③利润来源趋向“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通常利润水平和发展潜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