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设计素描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设计素描

  • 作者:陈立勋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24047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 页数:169
  • 定价:¥37.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设计素描是当今艺术与设计学科交叉的产物。本书作者以宏观的角度溯探设计素描学科的艺术渊源,阐述该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动因,试图把现代认知心理学、视知觉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及艺术理论等当代学术成果运用于设计素描学科的研究之中,丰富了艺术设计学科的知识谱系,提供了一帧有利于当代设计艺术基础教育的路径导图。
    本书的知识贡献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揭示艺术素描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如何把这些原理运用到设计素描教育之中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以充满创造性的实践拓展新的实践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书立论鲜明、立意新颖,展示了作者在设计素描教育实践中许多有创见的思想,这些创见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繁荣和丰富当代的艺术设计园地。
    文章节选
    **章 概述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艺术活动的,我们现在已无从考证。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人说起源于游戏,有人说起源于宗教,也有人说是起源于劳动等。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我们的先人在奠神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时候,他们绘制了图画、布置了环境、跳起了舞蹈,实际上已经在进行艺术活动了,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对这样的活动没有合适的称谓而已。
    人类*先通过视觉感知世界,人类的进化史类似于人类个体的成长史。我们通过观察儿童的生长就会发现这一点,尽管儿童不会说、不会写,但他能识别图像。人类*先是通过视觉感知世界的,在人类社会早期,绘画的产生先于语言,先于文字。在艺术领域里,视觉艺术的产生也先于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原因是人们的生存首先必须依赖于视觉。视觉体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尽管随着人类的发展产生了语言,产生了文字,但语言的功能无论如何取代不了图画的功能。图画艺术不仅直观,而且不受民族、语种、文化程度的限制,是*能普及的艺术门类,是通用与易懂的“世界语”。除此以外,依靠语言、文字表现视觉、听觉等感受,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视觉、听觉艺术得以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的奥妙所在。
    ……
    目录
    **章 概述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二、艺术与教育
    三、绘画艺术中的思维特性
    四、素描与设计素描
    第二章 设计素描背景知识
    一、现代绘画艺术
    二、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三章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素描训练的目的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二、素描训练的目的
    第四章 素描的形式要素
    一.形态
    1.1 形态的分类
    1.2 具象、意象与抽象的形态
    二、线条
    2.1 线条的审美价值
    2.2 线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3 线条的表现工具
    三、空间
    3.1 多视角空间(四维空间)
    3.2 非现实空间(意识空间)
    3.3 东方绘画空间
    3.4 浅空间
    3.5 深空间(无限空间)
    3.6 错觉空间(矛盾空间)
    3.7 适度空间
    3.8 静止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四、明暗
    五、结构
    5.1 自然结构与画面结构
    5.2 组成画面的**要素及构图类型和构图原则
    5.3 线性结构与空间
    六、纹理
    第五章 设计素描的造型类型
    一、有物象的意象造型
    1.1 简化式
    1.2 解体重构式
    1.3 自然物变形
    二、非具象的抽象造型
    三、偶发性抽象造型
    3.1 受别人艺术作品图式的启示,引发出造型的新视觉
    3.2 从偶然涂鸦似的图式中获得造型启示
    3.3 从想象、梦幻中获得造型启示,也是属于潜意识表现范畴
    四、设计抽象造型
    第六章 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具象素描
    二、观察选择表现
    三、超现实想象素描
    3.1 形的联想
    3.2 形的构想
    3.3 比例的失衡
    3.4 属性的转换
    3.5 时空的混淆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