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顺序
一般说来,主场景镜头应该*先拍摄,这也是整个主场景法的**内容。一旦导演满意地拍出了一条主场景镜头,助理导演就可以宣布“我们就要开始拍摄局部分镜头”。先拍全景,再逐步推进拍中景和近景,这永远是*佳方法。对于照明和机械部门来说,这样做*好。为了拍出跟全景相配的近景,这样做也*容易。出于这种考虑,主镜头要确立一个场景,主镜头中所做的处理,在以后的局部分镜头中应该一以贯之:一旦确定了主场景镜头,后面的动作、对话和分镜头也要随之确定。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也许接下来要拍双人镜头。双人镜头仅把两个人物纳入镜头。如果场景中有三个人物,我们也许要拍一个三人镜头。如果两人镜头中的两个人物面对面,我们称之为五零一五零镜头,也就是两个人物各占画框内的百分之五十。在一个真正的过肩镜头中,前景中的演员可以是只带上一点儿,也可以是带上头和肩的大部分。如果我们再向前推进,前景中的演员被排除在画面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个干净的单人镜头。这就变成了一个近景,不过视点仍然是主观的。
在此之后就是近景了。前面提到过,有时候你可以停留在原地,只用一个长焦距镜头就可以拍到近景了,这种做法被称为“跳近”。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必须把摄影机往前移,这时候我们必须让前景的演员挪开,好给摄影机让位置。不过,让原先站在前景中的演员继续给画内演员递台词总是好的。 电影是一门国际化的艺术。这无论从其美学形态、产业模式还是消费环境而言都是如此。困此,电影研究也历来是一个具有浓厚国际化色彩的学术领域。
中国电影出版社历来非常重视国外电影艺术和研究成果的译介工作。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外国电影理论名著译丛,陆续引进《电影是什么》、《电影作为艺术》、《电影语言》、《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等经典作品,推进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滋养了大批电影艺术工作者、学生、学者和业余爱好者,对开创中国电影创作、批评、理论及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当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和视觉文化流行,使电影艺术愈加居于当代国际文化现象的**。国际上关于电影的各种知识成果和学术思想愈加丰富,交流也日益频繁。原有的理论经典和学术范式被不断更新、突破和扩展。中国的电影文化和研究,也参与并体现了这一巨大的思想文化变迁进程。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日益凸显,原有的电影知识和学术事业,有待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有赖辈出的学人薪火相传的努力。为了继续世界电影理论名著译丛所传递的接力,中国电影出版社委托编者筹划一套能够反映当前世界上新的电影知识和学术成果的译著,包括电影的基本知识、作品、人物、运动、理论、美学、历史、产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以期促进中国电影研究的学术建设和学术普及,并回应当代电影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重要的问题。本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的思想,我们编委会愿意为中国电影文化建设添砖加瓦。